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編辦財政部人社部就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答記者問

時間:2012-04-18 10:05  來源:人民網

  改革總體目標

  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作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準適度、佈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事業單位改革。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十七屆二中全會要求抓緊制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指導意見和方案。2011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中發5號文件)。近日,中央編辦、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就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不斷完善改革總體佈局的又一重大決策,事關全局

  問:如何理解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重大意義?

  答: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繼農村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政府機構改革之後不斷完善改革總體佈局的又一重大決策,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觀要求。事業單位廣泛分佈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與民生關係密切的領域,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公益服務是民生的基本內容,公益事業發展滯後,必然會積累民生方面的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只有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促進公益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服務需求,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落在實處。

  二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迫切需要。從需求結構看,通過改革,加大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和供給,有利於擴大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從産業結構看,通過改革,促進我國公益事業更好更快發展,將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主要由第二産業拉動向一、二、三次産業協同拉動的轉變。從要素投入結構看,通過改革,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公益事業,提高事業單位的品質和水準,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要素和資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三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總體佈局的必然要求。事業單位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改革緊密聯繫、相互影響。這些年來,事業單位改革一直在推進,並取得積極進展。但總的看,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框架還沒有從根本上打破,事業單位管理和運作中仍存在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僅影響了事業單位功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也制約了相關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因此,要從改革開放總體佈局的要求出發,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努力形成各個領域改革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四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通過改革,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之間的關係,把政府不該管、管不好的微觀事務交給事業單位,進一步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到公益事業發展上,加強對公益事業的政策引導、總體規劃和有效監管,同時明確事業單位的功能定位,強化公益屬性,更好地實現政府的公共服務目標。

  檢驗改革成敗的標準,要看幾個“是否有利於”

  問: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目的是什麼?

  答:現階段,我國社會事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公益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需求。改革不是簡單地減人、減機構、甩包袱,更不是把事業單位搞小變弱。這一改革目的,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檢驗這項改革成敗的標準,就是要看它是否有利於調動事業單位各類專門人才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公益事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否有利於事業單位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和社會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總體目標與階段性目標遠近結合、梯次推進、分步實施

  問:如何理解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答: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作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準適度、佈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這一總體目標,與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相銜接,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要求相聯繫,充分體現了中央關於切實加強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提高公益服務水準的新期待。

  改革的階段性目標是,從2011年到2015年,在清理規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産經營活動事業單位的改革基本完成,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財稅政策和機構編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管辦分離、完善治理結構等改革取得較大突破,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優化。這一階段性目標,主要是針對目前存在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理體制運作機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對體制機制的關鍵環節進行改革,力求一段時間內見到成效,為實現總體目標奠定基礎。

  改革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目標,是中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改革分階段、分步驟推進的總體設計。總體目標明確了改革努力的方向,描繪了改革的藍圖;階段性目標明確了在分類的基礎上,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深化改革,規劃了改革清晰的路線圖。兩者之間是遠近結合、梯次推進、分步實施的關係。

  不是“另起爐灶”,不替代正在進行的行業體制改革

  問:如何理解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與行業體制改革的關係?

  答: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積極探索事業單位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在總結前期各行業體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解決改革涉及的共性、基礎性和銜接性問題,不是“另起爐灶”,不替代正在進行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新聞出版等行業體制改革。中發5號文件明確提出,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新聞出版等部門要按照現行的領導體制和政策規定,繼續推動行業體制改革,同時也明確要求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要注意與行業體制改革相銜接。

  推進改革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具有廣泛民意基礎

  問: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具備哪些有利條件?

  答:當前,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一是牢固的政治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高舉改革開放旗幟,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導性文件,為推進改革提供了正確的行動指南。二是不斷增強的物質基礎。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和長足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和財政實力明顯提高,為公益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財力保障。三是紮實的實踐基礎。各地區各部門已經進行多年探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新聞出版等行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特別是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個試點省市先行先試,積累了豐富經驗。四是廣泛的民意基礎。群眾對公益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需求層次日益提高,對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今年是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週年,下半年還將迎來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社會各界對改革普遍關切,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新的階段。這些都為事業單位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們一定要抓住當前改革的有利時機,乘勢而上,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正確的方針政策,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把工作做實做細,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