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國家級貧困縣名單11年首調 部分縣被迫脫貧摘帽

時間:2012-03-23 08:15  來源:新京報

  距上次名單公佈11年,3月19日,最新的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即“國家級貧困縣”)名單對外發佈。

  從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的這份名單可以發現,調整後,有38個縣被調出,又有38個新面孔入圍。貧困縣的總數沒變,各省的名額沒變。

  11年中,在扶貧政策的支援下,國家級貧困縣下發生了哪些變化?尤其是被調整出的38個貧困縣。

  在3月19日公佈的“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名單上,林萬龍首先發現,陜西省府谷縣被“除名”了。

  林萬龍是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他曾率課題組專門對“府谷現象”進行研究。府谷縣因為吸引大量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取得成果而被譽為“府谷現象”。

  在林萬龍看來,府谷被調整出來“很正常”,因為早在2008年,府谷縣已經進入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排名前三位,2009年躍居全省第一。據統計,本次陜西調出的6個縣中,有5個縣位列2010年度該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

  被調出的38個縣中,有不少縣的經濟已經相對發達,並曾經引發爭議。府谷就是其中一個。

  去年,有關機構發佈第十一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其中有多個國家級貧困縣。

  比如,陜西省府谷縣位居全國百強縣第69位、西部百強縣第6位。

  陜西省靖邊縣、子長縣,安徽省無為縣、長豐縣,也分別入圍中、西部百強縣。

  除了對排名的公正性質疑之外,公眾更多地將批評的矛頭對準了那些頂著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的富裕地區。

  無獨有偶,廣西百色市平果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但是早在2008年,該縣已經連續8年被評為中國西部經濟百強縣,連續6年居廣西縣級首位。

  上述“百強”縣的名字,這一次都被從國家級貧困縣名單上拿掉了。

  戴上“窮帽子”不願主動摘

  戴上“帽子”的不願摘下,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為了戴上這頂“帽子”而努力

  一個共識是,在這份名單上,“請神容易送神難”。

  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介紹,調整貧困縣難度很大,都想往裏面進,進去的都不想出來。調整出來的基本都是“經濟條件比其他縣好太多了”。

  不管是“貧困縣”還是“重點縣”,都沒有動態退出機制。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農村貧困問題與發展金融研究室(或簡稱中國社科院農村所貧困室)主任吳國寶説,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時,就實行了“4進7齣”,每人平均收入低於400元的縣全部進來,高於700元的縣全部出去。

  汪三貴説,但幾乎沒有一個貧困縣申請退出。

  此次被調出的陜西省吳起縣,早在2008年就被曝出其每人平均可支配財力超過1萬元,位居全省第一,是丹鳳、商南等地的十幾甚至幾十倍。

  當時,陜西省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建議,摘掉吳起縣的“貧困帽”。但是時隔4年,這頂帽子才被摘下。

  汪三貴説,沒有申請程式,它們也不會主動申請去脫貧。這個名單基本上是十年一調,只能等待這個節點調整。

  戴上“帽子”的不願摘下,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為了戴上這頂“帽子”而努力。

  日前,湖南省新邵縣入選“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該縣因為發佈廣告慶祝而備受關注。在林萬龍看來,“炫窮”的背後是利益的吸引。

  據介紹,各部委對貧困地區、貧困縣都有政策傾斜和非專項的轉移支付。還有一些專門針對貧困地區的項目支援。汪三貴説,比如減免稅會從貧困縣先行先試,一些行業政策優惠也會優先考慮貧困地區。

  在一些招生考試中,來自國家貧困縣的考生會受到降分錄取、減免學費等優待等。

  重重優惠讓“貧困縣”的爭奪非常激烈。

  礦産資源助力“脫貧”

  有分析説,扶貧“扶”了這麼多年,不如資源價格上漲效果明顯

  這次被調出的貧困縣中,大部分有豐富的礦産資源。

  其中,位於內蒙古、陜西的貧困縣的煤炭、稀土等産量巨大,位於河北的貧困縣鐵、金儲量較大,位於南方的貧困縣多為有色金屬富集區。

  據陜西省府谷縣政府網站介紹,該縣北與內蒙古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與神木縣毗鄰,煤炭儲量豐富,2011年全縣煤炭産量7204萬噸。

  林萬龍分析説,當地經濟發展如此之快,除去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之外,煤炭等資源價格的猛漲是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在煤炭價格低的時候,府谷、準格爾旗等這些地方並不富裕。

  隨著資源價格的上漲,當地的GDP和財政收入增長都非常快。林萬龍説,2005年,府谷在陜西83個縣中排名還在35位,短短3年之後,就躍居前三名。

  有分析説,扶貧“扶”了這麼多年,不如資源價格上漲效果明顯。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