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凝聚起民族復興的共識與力量——從兩會看中國未來走向

時間:2012-03-15 08:03  來源:新華網

  一股動力已經積蓄: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改革,以更週密系統的頂層設計攻堅克難

  “今天我首先來談談改革,這也是很多記者讓我回答的問題。”9日下午3時,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第一個發言,全場頓時安靜下來。

  “經濟好比人的身體。”厲以寧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宏觀政策的調整是通過外力對經濟起作用,就如同人生病了靠吃藥來恢復。而改革是讓經濟這一“肌體”依靠制度制約,具有內部調整和促進發展的功能。

  “從外生轉變為內生,改革解決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厲以寧將身體向話筒靠了靠。

  此前6天,厲以寧委員剛到政協大會報到時,就對記者這樣表達對改革的關注:“改革不能到此為止,否則前功盡棄。改革有風險,不改革有危險。”

  和厲以寧委員一樣,兩會期間,改革成為代表委員審議討論中出現頻率最高、觸及面最廣的話題之一。

  “現在評審太多,比如科技項目、建設項目、人才計劃、某些獎勵……大家都把心思花在爭取項目上了,很累,也容易形成不良風氣。”全國人大代表、大連理工大學校長歐進萍呼籲,“大學很希望推進改革,改變資源配置方式,讓大學真正安靜下來,教書育人做學問。”

  “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搞項目,一些中央部門忙著批項目,這干擾了政府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大力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合理確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委員在討論中有感而發。

  ……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