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中國發展的內需潛力巨大。單從城鎮化來看,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通常達到70%才穩定下來,而中國的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增加1000萬城市人口;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至少需要10萬元。這還不算變成城鎮人口的消費升級。
中國有110多萬億元銀行業總資産,有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鉅額的民間資本。“錢袋子”很充盈。
中國申請專利數量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蘊含著自主創新的巨大技術潛力。
中國農業勞動力還有2.8億。發達國家1個勞動力可以耕種幾百上千畝,如果我們平均1個勞動力耕種6.4畝,18億畝耕地幾千萬農業勞動力就夠了,至少還能轉移2億勞動力。
土地還有巨大潛力。全國城鄉建設用地22萬平方公里,鎮村佔1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3億畝土地。根據村莊整治經驗,整治後可節約出50%的土地。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不可估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對鄭新立的看法深表認同。
“關鍵是要通過調整和改革,向潛力要機遇,把它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支撐。”鄭新立説。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眼裏,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調整和變革蘊含著新的機遇。
受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各國房地産和基礎設施建設陷入停滯,對工程機械的需求急劇減少,一向“日子很好過”的三一重工壓力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