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代表委員稱社會不公和貪腐現象致道德滑坡

時間:2012-03-08 09: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悅悅事件、老人倒了不敢扶、見死不救……近年來,一系列拷問社會良知、公序良俗的事件,觸發了公眾對道德底線的深深憂慮。

  “我們不僅要仰望道德楷模,還要俯察道德底線。”3月6日下午,在湖北代表團的會議上,有“根叔”之稱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代表慷慨陳詞:“我們現在正在學雷鋒,他是我們仰望的道德楷模,但我們也要低下頭,看看我們的道德底線。”

  這位因畢業演講而獲得廣泛聲譽的校長説,現在大家都承認社會存在道德滑坡的現象,有識之士也都很憂慮。他認為,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會不公和貪腐現象,使社會道德底線在降低,潛規則卻變得越來越時髦。“當潛規則成為文化,甚至深入骨髓的時候,將會影響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與李校長的呼籲相呼應的是,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鄭楚光也在提交給本次政協大會的書面發言中稱,“近年來,民眾的道德焦慮,日甚一日。”

  鄭楚光質問:“不敢相信,面對血泊中蠕動的年僅2歲的幼小軀體,18雙眼睛能夠視若無物;不敢相信,跌倒的老人,無人敢扶;不敢相信,每日所食所飲,為地溝油、霉大米、毒牛奶……到底是什麼使得良知陷入沉睡?到底是什麼使得社會道德水準迅速淪喪?”

  連續幾年,這位研究燃燒科學的工學教授都在關注社會熱點問題。2010年,他在政協大會全體會議上作了《舒緩社會張力,促進社會和諧》的主題發言,2011年,他又向大會提交了發言材料《高度關注極端事件,努力回歸健全社會》,但這一次,他把目光投射到了道德淪喪上。

  不過,他不願意接受記者採訪,説把想説的都寫入了書面發言材料中。他在發給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郵件中,呼籲“喚醒沉睡的良知,重振失落的道德”。

  這位一向以直言不諱著稱的委員稱,司法不公,會攪亂社會的是非觀。“假冒偽劣不受懲處,必致無良奸商利欲熏心、喪盡天良卻能大行其道,及成燎原之勢,必成災害。見惡不打,不知誰之過。百姓除了哀嘆外,憤怒的情緒只能指向政府。貪贓枉法者逍遙法外,及至貪腐漸成規則,貪者坦然,賄者自然。失信於民者不受追究,漸成習慣,以至於民眾不敢相信政府,漸次到不相信法律,不相信一切。”

  他因此呼籲“公正執法,發揮‘以刑輔德’的作用,支撐良俗,培養起普遍的對法規制度的敬畏之心”。

  他還建議修行德政,淳化民風,凝聚共識,重塑道德體系。他認為,尤其要加強青少年道德觀和價值觀培養,讓道德習慣融入青少年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根叔”也作出了同樣呼應:“我呼籲,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中、在政府的工作中、在反腐倡廉的活動裏,我們一定要低下頭去俯視一下道德底線。”

  過去兩年,在廣為傳播的畢業演講中,李培根都進行了“道德教育”。2011年,他告誡畢業生:“你堂堂正正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你就能守住內心的安寧。”2010年,他要求畢業生從社會熱點事件中記憶正義、責任和良知。

  鄭楚光説,面對現實,我們應承擔起歷史責任,採取強力措施,“重振道德,讓道德的血液在中華大地重新流淌,刻不容緩!”(記者 葉鐵橋)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