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物價漲幅沒hold住 發改委主任“檢討”

時間:2012-03-07 09:25  來源:新京報

  昨日,與會記者爭相舉手準備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提問。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昨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談到經濟增速、物價等涉及宏觀經濟指標的問題時説,“十二五”時期的經濟增速將逐步向7%的預期目標靠攏,2011年沒有完成4%的控物價目標,他要做自我批評。

  發佈會上,張平首先談到了兩個1.2的問題。2011年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是8%,實際增速是9.2%,超過預期目標1.2個百分點。但和2010年10.4%的增速相比,2011年又下降了1.2個百分點。

  張平説,2011年的經濟增長既考慮了國內外複雜經濟形勢,同時也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張平表示,“十二五”時期後續年份的經濟增速安排將逐步向7%的平均增長目標靠攏。

  談到物價形勢時,張平首先自我檢討説,2011年的物價目標漲幅是4%以內,但物價實際增長5.4%,沒有完成任務。“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我今天也借這個機會要做自我批評。在穩定物價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這是客觀的事實,但是有一些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到位,或者説沒有做好。”

  今年的物價形勢,張平認為既有糧食、食油、食糖庫存充裕,工業消費品供大於求、市場流通環境明顯改善等有利條件,但土地、勞動力等生産力要素價格上升將成為長期趨勢。

  張平認為今年的物價控制力度還要加大,力爭實現把物價漲幅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

  【民間資本】

  民間資本投資上半年出細則

  記者:江浙一帶民營企業老闆説,在他們面前攔著一道“玻璃門”,手上有很多現金卻不知道投向哪。關於民間資本36條的實施細則何時出臺?

  張平:現在全國從所有制結構來説,民營經濟已經佔大半壁江山。去年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3.8%,但民間資本增長了34%。2010年的新36條出臺以後,17個省份出臺了貫徹36條的具體措施,很多部門也出臺了貫徹36條的實施細則。但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行業、領域,還存在著“玻璃門”、“彈簧門”現象,看得見進不去,或者進去一半又被彈回來了。

  我們要繼續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民營經濟發展。最近國務院強調,對於解決市場準入的問題,各個相關部門都必須出臺具體實施細則,解決“玻璃門”、“彈簧門”現象,並且已明確了時間界限,就是今年上半年必須把相關的實施細則出齊。

  【地方樓市】

  中央堅持調控樓市衝動政策

  記者:一些地方出臺鼓勵商品房銷售的政策,但都在很短時間內被停止執行了,發改委對地方政府提倡地方房市的政策衝動有何看法?

  張平:房地産業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所以現在一些地方為了鼓勵購房採取了一些“衝動”舉動。

  中央政府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繼續堅持房地産業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地産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在堅持現行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我們正在研究建立房地産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從近期調控目標來説,我們還是希望房地産的價格能夠有一個合理的回歸。

  從發改委的角度來説,要堅決貫徹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配合、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促進房地産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給能力,特別是增加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房的供給,堅決抓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促進房地産業能夠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預算內投資】

  預算內投資向民生領域傾斜

  記者: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是如何安排的?投資的重點方向有哪些?

  張平: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是4026億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200億。安排的重點和方向是:保障性安居工程,690億;“三農”建設,1400多億;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大體約480多億;節能環保、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大體約480多億;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40多億;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等,包括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大體安排了290多億。

  從上面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的重點是向民生傾斜,直接為老百姓服務或者直接讓老百姓受益的,大體佔投資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還有一些就是要調整經濟結構、鼓勵自主創新、推進技術改造,實際上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的。

  【節能減排】

  去年節能減排三指標未完成

  記者: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完成得不是很好,請分析一下原因。

  張平:去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完成得不夠好,具體涉及到六個指標。其中有三個指標沒有完成,第一是能源消耗的強度。單位GDP能耗年初目標是下降3.5%左右,但實際去年只下降了2.01%。其次,和能源消耗強度密切相關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也沒有能夠完成。去年由於南方地區乾旱,而水電下降,使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還不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幅。第三就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年初目標是下降1.5%左右,但實際結果不僅沒有下降,還增長了5.73%。

  有三個指標完成,一是二氧化硫下降了2.2%,年初目標是下降1.5%左右。二是化學需氧量下降了2%,年初指標也是1.5%左右。三是氨氮排放量下降了1.53%,也完成了1.5%左右的目標。

  預期目標沒有全部完成,原因很複雜,但最根本的是我們沒有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們增長的方式還是比較粗放,結構調整還是滯後,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還比較大。

  去年的物價形勢確實比較嚴峻,全年物價漲幅是5.4%,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控制在4%左右這樣一個目標。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我今天也借這個機會要做自我批評。在穩定物價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這是客觀的事實,但是有一些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到位,或者説沒有做好,沒有能夠實現4%這樣一個調控目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