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南京用63項幸福指標考核幹部 空氣品質入選(圖)

時間:2012-03-07 09:25  來源:中國江蘇網

  昨日,南京市出臺《關於建立幸福都市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試行)》,用63項具體指標給幸福“量”化,並明確用“幸福指標”考核區縣和部門的工作,並將此作為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讓幸福看得見,摸得著

  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恐怕10個人會有10個答案,因為“幸福”二字,似乎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實實在在就發生在自己和身邊人身上。如今南京市卻給這抽象的詞彙設定了標準。讓幸福看得見,摸得著。

  看得見,摸得到的幸福是什麼概念,就是用63項具體指標給幸福“量”化,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創建通過率”、“社區公共設施配套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綠色人居環境社區達標率”、“基本藥物(主要食品)檢測品種覆蓋率”、“殘疾人康復托養設施覆蓋率”、“‘12345’辦結率”等。創設這些指標,是為了從不同角度、較為全面地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用幸福指標考核官員

  南京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書記許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制定幸福都市考核評價體系,是進一步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的為群眾謀幸福的意識,自覺用民意衡量決策,以人民幸福為宗旨制訂社會政策,用幸福評價政績,確保人民幸福成為真正的政績工程。

  “指標選取注重貼近群眾的幸福感知。”許宏説,指標設計的核心是“人”,從群眾實際需求、實際感受出發,設置21項群眾滿意度調查指標,將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衡量幸福都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如此,指標分值也注重呼應群眾訴求熱點和薄弱環節的改進,將人民利益、群眾需要和百姓期盼放在第一位;指標評價也注重主客觀相互印證的方法,將客觀指標統計與主觀指標調查相結合,運用主客觀相互驗證的方法,提高考評結果的可信度。

  幸福指標已在全國推廣

  從國際看,幸福指數、幸福指標正與GDP一起,日益成為評估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世界上不少國家,如不丹、法國、澳大利亞等,已採用各自的“幸福指數”研判社會發展程度,英國也正在研究“國民發展指數”。從國內看,江陰市2006年提出建立“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無錫市2010年建立了“幸福市區縣”綜合考評指標體系;深圳市2007年發佈了《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廣東省2011年公佈幸福廣東指標體系。

  “幸福都市指標體系是對幸福都市建設目標的具體化、明晰化和定量化,必將成為深入推進幸福都市建設和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據南京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書記許宏表示。

  新聞連結

  廣東省首次發佈“幸福指數”報告

  在2月1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妙語解釋幸福感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根據省統計局首次發佈的建設幸福廣東綜合評價報告,廣州市2010年的綜合指數達到了84.32,在全省名列第一。幸曉維還透露,目前公佈的是一套客觀指標,主觀指標將由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發佈。

  對於媒體關於指數科學性的提問,幸曉維認為,這套測算方法是充分借鑒了國內外的經驗,通過反覆試算論證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主要是採用專家經驗法。幸曉維説,“一類指標就有10個方面,不以GDP這單一指標論英雄,改變過去‘重物不重人’為現在的‘重物又重人’。”

  多省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幸福指數

  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多個省份的幸福指數將寫進“十二五”規劃。

  河北、重慶、江蘇等地有關“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均有幸福指數的相關提法。

  目前不少地區出現了幸福指數的測算,個別地區主管部門甚至將幸福指數的高低作為基層政績考核。不過,記者了解到,由於幸福指數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目前全國尚不會推出統一的測算方法,國家統計局也不會進行統一的測算,但是有關的研究會加快推進。

  指標體系

  部分客觀指標解釋

  城市居民家庭最高最低收入組別收入比

  反映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標。按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高低對城鎮居民進行五等份分組,分為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高收入戶及高收入戶,城鎮最高最低組別收入比是指最高收入戶和最低收入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2011年,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最高最低收入組別收入比為4.4。計算公式:城市居民家庭最高最低收入組別收入比=城鎮最高組別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組別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創建通過率

  指各區縣達到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範區的比例,是衡量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衡化的指標。省政府用來衡量全省各區縣受教育機會、教育品質、隊伍建設、管理水準、辦學條件、保障能力均衡化水準的一個創建項目。

  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覆蓋率

  是反映公共文化服務水準的指標。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包括覆蓋市、區(縣)、街(鎮)、社區(村)四級,包含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室)、影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和網路服務設施等項內容,達到國家、省有關建設標準。2011年,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覆蓋率約為96%。

  計算公式: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覆蓋率=已建成區縣(街鎮、社區)/全市區縣(街鎮、社區)實際數100%。(按照區縣、街鎮、社區分別計算後加權)(記者 黃蕾)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