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楊潔篪“點睛”中國外交 回應國際熱點問題

時間:2012-03-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于3月6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由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我國的對外政策和對外關係”問題答記者問。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我們不妄自菲薄,我們也不好為人師”,3月6日,中國外長楊潔篪用這樣一句話通俗地勾勒出中國外交原則。當天,楊潔篪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記者會上,用一系列關鍵詞“點睛”中國外交,並回應國際熱點問題。

  回顧十年:謀、求、促、樹、做

  楊潔篪首先回顧了十年外交工作,他説,這十年既是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十年,也是中國外交奮發進取,取得豐碩成果的十年。中國外交積極服務大局,妥善地應對亂局,積極地開創新局,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楊潔篪對十年的外交工作概括成五個短語:“謀大局”、“求合作”、“促改革”、“樹形象”、“做貢獻”。

  而在展望未來十年時,楊潔篪説:“我們不妄自菲薄,我們也不好為人師。”他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屬性沒有改變,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的十年,將是世界一系列趨勢性、格局性變化加速發展的十年,將是各方密切互動、變中求治的十年。

  周邊交往:密、深、多、親

  近期,一些周邊國家同中國圍繞領土和海洋權益的爭議在升溫,也有一些國家對中國國力和外交姿態的擔憂也在升溫。

  對此,楊潔篪説,中方致力於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這些爭議。同時也希望有關各方尊重中國的正當權益,與中方相向而行,避免可能使局勢複雜化的言行,共同推動亞洲的穩定、發展與進步。

  另外,楊潔篪還認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大趨勢是好的。他用“密、深、多、親”四個字總結同周邊國家關係:高層交往“密”,雙方利益的融合“深”,相互協作“多”,人文交流“親”。

  “這個世界是一個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著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沒有喇叭,但是我始終認為數字比喇叭重要。”楊潔篪説,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周邊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在科技、金融、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