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蘿蔔招聘”何時休?

時間:2012-03-06 13:54  來源:新華網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廉政建設亟需加強。”

  許多網民在對這句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掌聲的同時,認為去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蘿蔔招聘”事件,是百姓在廉政建設上反映的突出問題之一。

  兩會召開之際,部分代表委員為“蘿蔔招聘”現象細心把脈並開出藥方。

  “蘿蔔招聘”呈現五大類型三個特點

  國家公務員局日前發佈消息稱,2011和2012年度中直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的公務員中,80%以上來自普通家庭。雖然在人事選聘上總的情況是好的,但是,近年來一些基層政府、事業單位無視組織、人事部門規定,屢屢觸犯紅線,頻繁出現的“蘿蔔招聘”事件,引起網民強烈不滿。

  在網上,有網民列舉了近年來“蘿蔔招聘”的五大類型:

  一是“定向招聘”:2010年,河北省鹽山縣設立了一個名為“縣長特別獎”的獎項,並承諾獲獎單位的相關負責人或者獲獎個人的子女可以招聘進事業單位安排工作。

  二是“近親招聘”:湖南省懷化市鶴崗區“2010年鄉財政所和社區招聘簡章”中有“父母有一方或雙方在鶴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等“條件”。

  三是“內部招聘”:廣西華僑學校2011年招錄的68名人員除5人外,全部為本校“臨時聘用”教師,面試環節也存在不公平現象。

  四是“會議招聘”:2009年7月,廣東省東源縣法院院長徐周定主持法院黨組會議,同意不經考試就招錄自己的兒子徐行為工勤人員。

  五是“陪考招聘”:2009年12月,浙江省平陽縣電大招聘校長林傳杯之子林廷耀擔任教師,而此前的招考中僅林廷耀一人真正參加考試,另外兩人是林家請來的“考托”。

  一直關注“蘿蔔招聘”事件的全國政協委員柯錦華表示,近年來發生的“蘿蔔招聘”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絕大多發生在縣(市、區)鄉等基層單位;二是崗位以事業單位為多,通俗一點就是雖然不是公務員但也屬於吃財政飯;三是應聘條件指向明顯,説白了,就是讓別人進不了內定好了的“蘿蔔坑”。

  全國人大代表遲夙生説,這些年,“蘿蔔招聘”花樣翻新,如個別地方領導看準了“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可以互調”的機會,先把自己的孩子“走後門”弄到相對容易進的事業單位,待升到一定級別後再調回黨政機關。這是“蘿蔔招聘”的新趨勢。

  “蘿蔔招聘”為何“病灶”難治、劣根難除?

  網友“巨貓一號”説:“蘿蔔招聘”越來越明目張膽、肆無忌憚了,戶口、性別、學歷、專業、身高、特長、父母身份、家庭背景都敢寫到招聘簡章裏。

  “蘿蔔招聘”之所以引發社會關注,重要原因是當前就業壓力大。新華網2011、2012兩會調查中,“實現就業公平”一直是網友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監察局副局長杜黎明説:“‘蘿蔔招聘’的核心是以權謀私,個別領導試圖利用手中的權利,給子女、親戚安排工作。由於我國當前的組織、人事制度限制,必須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所以就變換手法,照著葫蘆畫瓢,劃定‘範圍’,發佈招聘公告。”

  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教授嚴誠忠説:“‘蘿蔔招聘’一方面反映當前組織、人事制度的剛性約束比較有效,但同時也因有‘機’可乘,有漏洞可鑽,使一些領導幹部能夠假借公開招聘之名,行暗箱操作之實。”

  “蘿蔔招聘”必須追查到底問責到人

  在近年來各地發生的“蘿蔔招聘”事件中,有關部門在媒體曝光後迅速介入,調查真相,做出“暫停招聘”、“取消某某面試資格”、“刪除有關規定重新招聘”等處理決定,並對一些當事人予以處理。

  網民認為,今後對涉“蘿蔔招聘”單位領導和參與組織人員,應按有關規定給予更加嚴厲的處罰。

  網友“香菇菜肉包”説,不能讓“蘿蔔招聘”曝光後,媒體熱鬧一陣子,網友期待一陣子,主管部門忙活一陣子,會議再開一陣子,招聘暫停一陣子。

  全國人大代表康厚明説:“蘿蔔招聘”已經成為社會公害,浪費國家財力人力,損害制度尊嚴政府權威,理應有人對此負責。

  全國政協委員嚴琦説,治理“蘿蔔招聘”需要八個字:追查到底,問責到人。(記者秦亞洲、周寧、朱薇、周蕊、李亞楠采寫)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