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九成網民認為流動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最亟待解決

時間:2012-02-28 08:52  來源:人民網

  專家看法: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青年返鄉 加強對村幹部權力監督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2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從總量來看,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去年5億7千多萬噸的糧食在全球糧食總産量中大概佔到22%,而2011年中國總人口在全球總人口中大概佔19%。

  不過,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誰來種地”問題還是令人擔憂。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目前我國農村基本上成為“抽水機”,大量農村優秀青年通過上大學、參軍、打工等形式離開農村,使城鄉之間的經濟“剪刀差”變成人力資源“剪刀差”。因此,國家應該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有志從事農業的青年返鄉,重新構建雙重迴圈回路,培養一批種田能手,並給予一定的榮譽與獎勵,以此吸引更多的人留在農村,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近年來,“村官”腐敗時有發生,引發不少矛盾糾紛,農村穩定頗受影響。有反腐專家認為,農村腐敗危害之大、群眾影響之惡劣,與一些大貪巨貪相比毫不遜色。更值得注意的是,“村官”腐敗不光是經濟犯罪,還包括拉幫結派、涉黑涉惡、財物賄賂、操縱選舉等等。然而,“村官”絕大多數不是國家工作人員,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有些還不是黨員,現有的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處理措施並不能完全適用於他們。

  鄭風田認為,應該規範和加強對村幹部權力運作的監督制約,尤其是加強對村集體資金管理使用、土地發包承包、土地徵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標等敏感領域的監督。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認為,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應當納入到整個國家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而不應當過分強調這種體系的獨立性。現有的各種法律和政策規定,都是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賴以開展的依據。

  政策連結:

  持續加大對農業投入 對“村官”提出40多個不準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發佈。新世紀第九個“中央1號文件”繼續將目光投向農業農村。文件指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文件確定,持續加大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産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在此之前,《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公佈,是國務院發佈的第一部指導全國現代農業建設的《規劃》。《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育一批種養業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農民”,鼓勵和支援新一代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在農村或者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的現代化經營。為了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規劃》就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補貼力度、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等方面做了明確部署。

  2012年2月21日,我國首部《糧食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國家建立和完善糧食生産保險制度,對糧食生産保險給予支援。

  2012年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權益。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現階段,農民工落戶城鎮,是否放棄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須完全尊重農民本人的意願,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收回。引導農民進城落戶要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充分考慮農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生計,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搞強迫命令。通知強調,要著力解決農民工實際問題。對農村人口已落戶城鎮的,要保證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制度,下大力氣解決他們當前在勞動報酬、子女上學、技能培訓、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社會保障、職業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今後出臺有關就業、義務教育、技能培訓等政策措施,不要與戶口性質掛鉤。

  針對農村腐敗問題,201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對鄉鎮、基層站所、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領導成員,提出不準非法侵佔土地、不準挪用惠農資金、不準吃拿卡要、不準大操大辦等40多個不準,基本上囊括了當前農村群眾對基層幹部意見最大的所有問題,並明確了責任追究方式。

  2012年2月24日,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在中央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第九次會議上強調,要深化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管理,大力推進農村財務管理規範化建設,規範農村集體資産承包、租賃、出讓和資源開發利用,推廣建立農村集體資産資源招投標中心和農村産權交易中心的做法,探索實行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構建網路監管平臺。要認真解決和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在在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安全生産和扶貧開發等方面農村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在徵地拆遷、“三資”管理、換屆選舉等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信訪工作,重點關注和解決容易引發農村群體性事件的問題。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