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注膠蝦”事件最新真相調查:不僅注膠還注化學物質

時間:2012-02-21 10:14  來源:法制日報

  左圖:在天津最大的海産品批發市場——王頂堤水産市場裏,隨處可以看見打擊“注膠蝦”的條幅。范傳貴攝 右圖:消費者指著“注膠蝦”的位置,在蝦頭和蝦身之間的透明膠狀物。戴查攝

  日前,多個網站熱傳“注膠蝦”充斥天津水産市場。據傳,不法商販在凍蝦的蝦頭和蝦身注入明膠,以增加重量、改善賣相。該消息隨即被大量轉載,“注膠蝦”迅速成為目前食品安全領域的焦點話題。對此,有商販竟稱“注膠蝦吃不死人的”,引起網民憤慨。天津“注膠蝦”究竟有多氾濫?是誰往蝦身上注膠?注入的膠是否真的“吃不死人”?《法制日報》記者趕往天津一尋真相。

  愛吃蝦的天津姑娘林燭,很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自己並不想知道的秘密。

  2月10日下午,她在住處附近的天津市南開區南豐路興泰菜市場魯豫水産店,買回了兩斤大蝦,清洗中她發現“蝦頭裏面都是半透明的膠狀物”——她立刻意識到,這就是傳説中的“注膠蝦”。

  林燭拿起電話向12315投訴,但接線員卻讓她找“農委”。無奈之下,她在微博中質問:“天津‘注膠蝦’難道沒有人管了嗎?”

  就在這一天,天津市召開了2012年全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對2012年全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沒有人會想到,短短幾天后,網路上關於“天津水産市場驚現‘注膠蝦’”的傳聞因媒體的介入而迅速發酵,讓天津市食藥系統剛剛部署好的“年度計劃”,意外地增加了一個具體而匆忙的項目——打擊“注膠蝦”。

  截至發稿,《法制日報》記者從天津市食品安全部門發佈的資訊中得知,自2月15日以來,全市工商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377人次,檢查各類市場652個次,檢查水産品經營主體3220戶次,但卻僅查獲疑似“注膠蝦”22.55公斤。

  這一結果是否真實地代表了“注膠蝦”的影響面?這種半透明的膠狀物是否真的“吃不死人”?這些膠究竟是由誰注進去的?圍繞連日來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的幾大問題,《法制日報》記者趕赴天津展開了調查。

  “全天津市的蝦都這樣”

  “注膠蝦”的傳説,在“江湖”上流傳已久。

  《法制日報》記者搜索到最早關於“注膠蝦”的網帖,發自2009年9月7日。在一個叫“百麗吧”的天津本地論壇上,網友“dai櫻桃”發帖呼籲,“買大個蝦的親們注意啦,現在的蝦裏邊會打膠,買之前一定要看仔細”。

  在這則網帖中,作者詳細剖析了如何辨別“注膠蝦”:“展開超過15公分的,看的時候只要偷偷的把第二、三節的蝦皮刨開一點,如果看到有透明的如果凍似的粘稠狀物質,那你就要小心了……那種超大個頭的蝦都是海蝦,一般是深海遠距離打撈的,那麼賣相就不會特別好,會掉頭,如果你看到每個蝦都結結實實的,看起來很飽滿的樣子的那種,80%是打了膠的……”

  作者還稱,自己曾經上過多次當,最後找店家理賠,都全款退了,還賠償鱸魚一條。她希望以自己的“經驗之談”提醒網友注意,“不管哪的菜市場都會有這種情況”。

  時隔半年後的2010年3月,又有一名網友以一個更為“聳人聽聞”的標題在“天津人家”論壇上發帖——《市場童工口出狂言:天津的蝦都是打了膠水的》。

  帖子中,作者稱自己當天路過家門口的菜市場,聽到有一個人問市場最大的那家水産品商販:“為什麼你們家的蝦都打了膠水?”那個童工頭狂妄地説:“全天津市的蝦都是這樣的!”

  而2010年11月天津當地媒體的一條新聞顯示,工商部門也已留意到了“注膠蝦”這一現象。在這條題為《市民發現“注膠蝦”可向工商部門舉報》的新聞中,市民王先生購買了200多元虎皮蝦,清洗時在蝦頭中取出不少白色膠狀物。工商部門還對如何辨別提出了建議,並表示可以舉報。

  此後的2011年1月、9月和2012年2月初,天津又有市民發現類似情況而引起媒體關注報道。

  網帖的真實性因時間久遠已很難求證,但《法制日報》記者從林燭的講述中,了解到了一個真實的過程和對話。

  買到“注膠蝦”的林燭,在2月10日下午憤憤然地返回到了水産店,要求店主退貨。讓林燭想不到的是,店主的回應竟然是一句責問:“你買的時候為何不問清是否有膠?”

  看林燭無語回應,店主又補充道:“去哪買都這樣,除非你不吃蝦,王頂堤批發市場裏賣的都這樣。”

  不僅注膠還注化學物質

  王頂堤水産批發市場,是北方地區最大的水産品集散地之一,已經成立20餘年。據該市場總經理陳孟龍介紹,“這裡集中了天津地區80%以上的鮮活水産品,並且輻射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等多個省市”。

  2月18日下午,《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王頂堤市場。記者看到,在該市場的海産品批發區,專設了一個大蝦交易區。由於下午時分並非水産的批發交易時間,市場裏十分冷清。在市場的入口處墻上及大蝦區的欄杆間,到處都挂著“徹底清除‘注膠蝦’違法犯罪行為”的條幅。

  這個佔據了天津80%水産品市場的地方,真的如林燭所遇到的店主所説,“賣的都是‘注膠蝦’嗎?”

  2月19日淩晨3點多,《法制日報》記者再次來到了王頂堤市場。記者在多家大蝦批發商處購買了解凍蝦進行觀察,均未發現明顯的注膠現象。多名批發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時候是看不到的,因為“正查得緊”。

  然而,從這些批發商們的講述中,記者卻看到了“注膠蝦”黑色鏈條的龐大。

  “看著啊,那張桌子……”已經在王頂堤市場賣了20餘年水産的批發商陳敏向前方指了一下,“以它為分界線,右邊道路兩側全部都是專門賣‘注膠蝦’的”。

  記者觀察了一下,以那張桌子為界,差不多正好將大蝦交易區分成了兩半。

  陳敏繼續説:“這幾天查得嚴,已經有四五家不出攤了,出攤的也都收斂了很多。但是並不是都沒有打,而是打得少,打在蝦的身子裏,外行人看不出來,但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為什麼能一眼看出來?”記者問。

  陳敏指了指自己攤位上的蝦:“你看這是沒打膠的,軟趴趴的,凍了那麼久再化開,怎麼可能還會那麼硬朗?只要是看起來特別硬朗的,百分之百是打膠的。”

  然而,硬朗的蝦卻遭到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喜歡,就連前來批發的小商販,也大多喜歡往“注膠蝦”的攤位上擠。陳敏告訴記者,打了膠以後,蝦不僅顏色、外形好看,而且能夠增重20%,這樣一來,不法批發商們就可以壓低1元至2元價格,這讓不注膠的批發商們頗為痛恨。

  對於注入蝦體的明膠是否對人體有害,陳敏告訴記者,明膠本身可能無害,但是,商販們絕對不僅僅注入明膠一種物質,而是會在明膠中添加一種用於保鮮的化學物質。“也不敢説有沒有毒,但是我告訴你,肯定不能吃,吃一回兩回還行,長期吃肯定要出問題。”她説。

  多名水産品批發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現在市面上用於注膠的主要是“南美白蝦”以及一些進口蝦,一般價格都比較貴——越貴,注進的膠越值錢。

  正因為以增重為第一目的,陳敏告訴記者,注膠並非僅局限于冷凍蝦:“鮮蝦才是注膠最瘋狂的。一些節日時期,本地鮮蝦上市以後,那真是太瘋狂了,有的大商家一天能注好幾萬斤,這種時期就是普通商戶也能賣個萬八千斤。”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