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教育部長:正研究論證隨遷子女高考等改革重要問題

時間:2012-02-16 08:05  來源:新華社

  2011年,伴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全面實施,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正在逐漸深入涉及敏感、牽係複雜的攻堅地帶。

  2012年兩會前夕,記者就一些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進行了專訪。

  切實遏止擇校亂象、破解減負難題

  記者:當前,一些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城鎮“大班額”問題比較嚴重,中小學生的書包依然沉重,如何解決?

  袁貴仁:一段時期以來,義務教育資源在校際、地區間的不平衡導致了這些問題的出現,《教育規劃綱要》已給出了標本兼治的明確路徑。2011年,教育部分別與27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簽署備忘錄,明確各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主要任務。不少省份還進一步與地市或縣市區簽署協議。一年多來,各地通過大力改造薄弱學校,嚴格執行就近入學規定,統籌教學和人事管理,加大教師交流力度,把更多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後要繼續通過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動校長教師交流、優質教育資源共用、對口幫扶等方式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整體水準。要指導各地出臺並落實解決義務教育擇校問題的具體辦法,出臺規範辦學行為的具體政策措施,積極穩妥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同時,要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嚴禁向學校下達升學指標,嚴禁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還要爭取家長及社會的共識和支援,真正把孩子不必要的學習負擔減下來。

  合力治理中小學教輔混亂及亂收費問題

  記者:中小學教輔材料混亂及亂收費問題已經成為近年來飽受詬病的問題,教育部正在採取哪些切實措施,扭轉這個局面?

  袁貴仁:近年來,七部門組成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各省設立相應機構,建立健全規範辦學、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等8項制度,逐步形成齊抓共管的有力格局。從2011年8月起,將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與標準列入政府資訊公開範圍,主動向社會公開。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各類重點校、重點班、實驗班,嚴格禁止任課教師以任何形式進行收費性補課,對中小學違規辦補習班等問題,實行監測點動態管理。據七部門治理辦信訪統計,反映義務教育階段有償補課及教輔材料散濫問題的信訪數量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以來,教育部與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糾風辦等部門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教輔材料散濫問題,深入開展調研,認真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找出了教輔材料散濫問題的癥結,提出了治理教輔材料問題的基本思路,即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分類管理,強化評議;以省為主,因地制宜;分工合作,綜合治理。並將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力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利

  記者:2011年,教育部宣告啟動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辦法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進展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有何部署?

  袁貴仁: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正在認真落實“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政策,努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一個由多方面專家組成的專門工作組正在深入研究和論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問題。流動人口子女升學問題涉及城市管理、社會保障、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教育資源配置問題和戶籍制度改革等,情況十分複雜,需要通盤考慮。今年要推動各地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同時,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先安排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就讀。

  牢固構建校園安全保障長效機制

  記者:校園安全事件、校車事故時有發生,引起了家長的焦慮和社會的關注,如何才能構建起安全保障長效機制?

  袁貴仁:近三年中央投入280億元,地方各級政府投入2000多億元,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對3億多平方米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加固改造。投入40億元加強學校“三防”建設,建立健全維護校園安全的長效工作機制。教育部正在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研究解決問題的法規和方案,同時,要求學校切實加強安全教育,配闔家長選擇、設計學生上下學的交通路線和交通方式,有校車的學校建立校車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學生的交通安全。針對一些農村地區由於中小學佈局調整而導致的學生“上學遠”的問題,我們要求各地要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對不具備條件的學校不予撤並。對已經調整的農村學校,加大資助力度,解決好學生寄宿生活的條件,特別要防止因此造成學生輟學。對必須保留的小學和教學點,要加強師資配備,充分利用遠端教育手段傳送優質教育資源,輔助以光碟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水準。今後農村學校撤並調整方案必須向群眾公示,充分聽取民意。(記者吳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