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謝家麟:獎金捐給單位做科研

時間:2012-02-15 08:19  來源:中國網

圖片來源:中國網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謝家麟院士。

圖片來源:中國網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良鏞。

  謝家麟吳良鏞獲最高科技獎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産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

  評審委員會實施的是記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評審委員都必須對自己的一票負責。到會委員必須有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算有效。

  昨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謝家麟、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吳良鏞分別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給謝家麟、吳良鏞兩位院士頒發獎勵證書。

  最高科技獎授予兩科學家

  國家最高科技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按照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的要求,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産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

  該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已有18位科學家榮膺這一獎項。該獎項的“誕生”也是經過重重嚴格篩選。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空缺

  昨日,中國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個項目和10位科技專家。

  在374個項目獎項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佔36項,其中一等獎空缺,二等獎3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55項,“寬頻行動通訊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産業化應用”及“郵寄發光顯示材料、器件與工藝整合技術和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83項,其中“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據了解,國家自然科學獎自2000年後,12年來,第8次出現一等獎空缺。

  對此,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解釋,一等獎評選標準非常嚴格,專家把關較嚴,2011年申報的項目中,沒有非常突出的,致使一等獎出現空缺。

  ■ 歷屆獲獎人物

  2010年 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王振義 內科血液學專家

  2009年 谷超豪數學家,孫家棟,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

  2008年 王忠誠神經外科專家,徐光憲 化學家

  2007年 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徵鎰 植物學家

  2006年 李振聲遺傳學家,小麥遠緣雜交的奠基人

  2005年 葉篤正氣象學家,吳孟超 肝臟外科學家

  2004年 空缺

  2003年 劉東生地球環境科學家,王永志 航太技術專家

  2002年 金怡濂高性能電腦領域專家

  2001年 王選漢字鐳射排版系統創始人,黃昆 物理學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