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養老保險繳費層次普遍偏低 專家建議補貼標準差異化

時間:2012-02-13 13:25  來源:人民網

  在剛剛召開的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年會上,多名與會專家呼籲,對於目前正在快速鋪開試點並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養老社會保障體系,已有必要總結現行實踐中的得與失,並停下來思考:下一步該做的是什麼?

  應從頂層設計或從解決實際困難出發,專家們各持意見。本次論壇主題為“城鄉統籌”,有專家從消除壁壘和強調公平出發,主張將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對接作為下一步課題;也有專家認為,目前制度的漏洞還很多,當務之急或是消除其中較為嚴重的缺陷。

  養老保險“三駕馬車”:重復參保 欠缺公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會上表示,今年工作重點將是研究新農保、城居保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銜接政策,並可能以繳費年限的認定和換算作為主攻點。

  我國養老保障制度中目前存在三個並行運轉的系統,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俗稱“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居保”)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整體框架倣照醫保此前運作的類似系統而建立。

  新農保和城居保是養老保險制度的主體。新農保的試點開始於2009年,用兩年多時間覆蓋了60%以上的農業人口,其中僅2011年一年就增加了36%的覆蓋面;城居保試點則始於2011年7月1日。截至去年底,納入這兩項養老保險試點地區的參保人數合計已達到3.32億人,領保人數9185萬人。如果將自行試點地區計入,領保人數已過億,當年支付的保險金合計達到710億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副司長劉從龍在發言中表示,中央到地方政府均極其重視養老保障問題,是上述試點制度能夠迅速鋪開的原因。“目前政府為新農保的領保者提供的每月55元養老金,給不少農村地區的老人實實在在地帶來了實惠。”

  快速推行的制度試點也不免産生問題。與會專家表示,以“三駕馬車”式系統運作的醫保制度中已出現過的重復參保、重復建設、公平性欠缺等問題,目前已初現端倪。

  城鄉統籌成功經驗:框架相容性最重要

  中國社會法研究會會長賈俊玲從公平性角度主張,應推動農民工的“市民化”。她認為,這一點不僅能在2011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中找到依據,並且能促進養老保險的城鄉統籌。

  東莞市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寶珊介紹了東莞將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的經驗。東莞的勞動主力均是外來人員,來源多樣,因此東莞市在養老參保登記之初便未對其戶籍成分區別看待,一概以“外來務工人員”稱呼,同時遵循“以工保農”原則對失地農民實行平等補貼。

  李寶珊説,東莞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打破職工戶籍界限,將外來務工人員均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與本市戶籍職工同等待遇;第二步打破城鄉戶籍界限,建立無差異的農(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三步將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並軌,形成全市統一的養老統籌。

  三種養老保障並軌後,系統的藍本仍是最早實施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東莞預先明確了城鄉一體的社保制度目標,因此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為參照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在系統之間留有銜接通道。李寶珊就此建議説,設計制度時按照同一套框架來,留出合併基礎與換算的通道,應是城鄉統籌的便利途徑。

  實踐問題:繳費次層普遍偏低 政府應補貼激勵

  對於目前養老保險體系運作中的問題,農村社會保險司副司長劉從龍認為,主要體現在城鄉基層業務經辦能力較弱、參保人提高繳費層次激勵不足、中青年不願意參保等方面,而這些問題尚有待研究解決。

  基層現有五分之一試點縣沒有農保經辦機構,三分之一鄉鎮沒有銀行網點。按人口比例測算,一個村協辦員要服務七千多人,一個鄉鎮工作人員則要服務一萬八千多名對象。劉從龍表示,金融等系統的配套尚不能滿足基層業務要求,以及基層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缺乏經驗,這兩項都影響了工作的成效。“老年居民中不少人從沒見過存摺,你一説到密碼,他就把密碼大聲報給你。由於缺乏金融方面的意識,錢是發下去了,但老人沒有領到。”

  針對金融服務系統配套,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田小寶説,德國將社保機構、銀行和郵局三位一體的“及時支付”制度或許可以參考。四川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蒲曉紅也建議,對於環境惡劣、地段偏遠的地區,可以用郵政系統作為養老金支付的備用手段。

  蒲曉紅同時指出,政府現在對所有養老金繳費檔次實行一視同仁的55元補貼,這種做法實際上激勵了許多人選擇最低的100元繳費標準,因為按回報計算,一個人繳費檔次越高,年限越長,政府補貼佔養老金比重越低。這就意味著,大多數的錢來自他自己。而一個繳費標準低的人,拿到的養老金中則有更高比例來自政府的補貼。

  目前,以自願為基礎的新農保和城居保均實行分檔繳費,個人可自願選擇繳哪一檔。國務院發佈的《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將新農保的標準從100元至500元設為等差的五檔,劉從龍表示,數據顯示至少八成以上居民選擇繳最低檔,剩下則繳最高檔者多,兩極分化十分明顯。

  他同時表示,在政策實施初期這可以理解,但長期低繳費不利於提高總體保障水準,下一步應考慮繳費補貼的差異化,“多繳多補,長繳多補”,引導參保人逐步提高繳費檔次。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