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京“和諧家庭”被指“富人標準” 官方詳解標準

時間:2012-02-06 11:05  來源:北京晨報

要拍全家福了,董春紅家人趕緊把養了11年的老貓“虎子”抱了過來。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周志軍正接受採訪。姚斯彥/攝

  與京城人民生活了半個世紀的“五好家庭”更名為“和諧家庭”,由此衍生出的“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家有藏書量300冊以上”、“經常有旅遊、聚餐、購物”等標準被質疑為“富人標準”。市婦聯日前回應表示,和諧家庭的指標今年將進行修訂和完善,歡迎市民建言獻策。

  市婦聯副主席、新聞發言人周志軍表示,“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由北京市婦聯和市社科院于2007年制訂,“是一個學術成果,也是一個參考和指導指標,但不是硬指標。”和諧家庭的創建指標一直與時俱進,去年的標準是:遵紀守法、遵守公德;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儉持家、節能環保;熱愛科學、熱心公益。

  周志軍表示,到目前為止,“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還只是個試行版,今年將進行修改完善,讓其更具有時代性,屆時將向全體市民徵求意見,同時在網路、報紙上開展和諧家庭指標大討論,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爭取制訂出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和諧家庭指南讀本”或者是引領性的評價標準。

  ■權威澄清

  創建條件無關乎“貧富問題”

  針對媒體質疑的“經常上網、家有藏書量300冊以上”、“經常有旅遊、聚餐、購物”等創建指標是“富人標準”,“窮人被剝奪了和諧的權利”等説法,市婦聯副主席、新聞發言人周志軍表示“不能認同”。

  據她介紹,早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就啟動了“百萬家庭上網工程”。2007年制訂的和諧家庭創建指標中提出“經常上網”主要是倡導“學習型家庭”,鼓勵大家上網學知識,這一指標在當時是有積極效果的。目前,北京市有1961萬人口,網民卻高達1200余萬,“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一指標的設定與家庭貧富無關。”

  就“家有藏書量300冊以上”的指標設計問題,周志軍表示,從1997年開始,市婦聯開展的“家庭藏書讀書狀元戶”、“家庭藏書讀書明星戶”評選活動,至2005年,“狀元戶”與“明星戶”的標準分別是3000冊和5000冊——這些家庭都是普通百姓,沒有一個明星大款。

  2007年,專家們在走訪海淀、通州、密雲等區縣後最終確定了300冊的標準。“為什麼是300冊而不是290冊,或者是310冊?如果網民們想質疑這個指標,無論藏書量設定的數字是多少都會引起大家的質疑。也有媒體提出,錢鐘書家裏藏書不過百冊,但並不影響他是文學大家。我們認為這終究是個個案,沒有普遍意義。但是鼓勵家庭讀書藏書,是和諧家庭的引領性標準。”

  關於“經常有旅遊、聚餐、購物”指標,周志軍解釋説,“經常”本身就是個虛詞,通過逛公園、購物、做飯等集體活動,讓家庭成員之間多一些直接接觸和交流溝通,而不是打個電話就算了,目的就是為了讓日漸鬆散的家庭關係緊密一些。“有微博就表示,‘回家後就是上網看電視,從來不出去旅遊,看來,我們家算不上和諧家庭。’——這麼看,和諧家庭的指標對網民是有一定觸動作用的。”周志軍如是説。

  和諧家庭是“創建”不是“評選”

  針對媒體廣泛使用的“評選”二字,周志軍澄清説,“和諧家庭”是“創建”而非“評選”。目前,北京市已開展3屆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共有900個家庭獲得“和諧家庭”稱號。

  記者獲悉,首都和諧家庭的名額為“分配製”,以最近一屆為例,東、西城區各13個名額,密雲、延慶各9個名額。名額確定後由各個社區、街道、區縣層層自薦推舉,再經由“首都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協調小組”評定後最終産生。

  記者獲悉,在創建過程中,除擁有27條內容的“參考指標”和5條“硬指標”外,各區縣還根據地域特色和經濟發展水準,制訂自己的“和諧家庭”創建指標。有些區縣的指標甚至超過了被媒體詬病的“27條”。

  獲得“和諧家庭”稱號的家庭會得到獎狀和一塊金色的金屬小牌子,沒有任何獎金。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