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媒體評美南海問題會議:逆南海大勢而動者必自損

時間:2012-01-16 08:5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有兩個有關南海問題的會議分別在中美兩國舉行。一個是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與東盟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次高官會,另一個是10日在華盛頓召開的南海戰略報告發佈會,由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主辦。對比這兩個會議,我們大體可以看出未來南海問題的麻煩所在。

  在北京召開的會議上,中國與東盟10國高官及東盟秘書處官員就進一步推動《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落實交換了看法,對實施已經達成的一些合作項目達成了一系列共識。這次會議的召開表明,目前南海局勢總體上是和平穩定的,各聲索國也願意通過協商談判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相比之下,在美國召開的南海會議就沒有那麼多和平的氣氛了。從美國媒體傳出的有關資訊看,華盛頓某些人眼看南海局勢走穩而美國似乎要被排除在外,顯露出急於有所作為的焦急心態。

  會上發佈的南海戰略報告稱,南海係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咽喉”,是全球化和地緣政治的“衝突點”,美國能否在21世紀領導亞太,決定性因素就要看處於戰略領頭地位的南海。而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格林納特也在會上表示:“我們將把剛發佈的國防戰略指南與我們的軍力相對應,我的第一分析是海軍在西太平洋仍然保持強大實力。”

  美國未來將怎樣通過對南海問題的介入來領導亞太呢?報告建議,應當著力於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多邊機制。為應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霸權”,美國可以在南海問題上編織新的安全夥伴網。這種新安全夥伴網應該是“軸輻式”的,一種圍繞“美日韓澳菲”的聯盟模式。

  這些建議突出顯示了美國要給南海定規則的衝動。這聽起來有點兒像幾十年前冷戰時的舊聞,卻確確實實地發生在21世紀的今天。顯然,在南海問題上,不是中國在搞霸權,而是美國。用自己的規則代替世界的規則,讓世界的規則服從於自己的規則,這幾乎是任何霸權共有的特徵。最近,美國對中國、新加坡和阿聯酋三家與伊朗有石油貿易往來的公司實施制裁,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今天的南海,與冷戰時已大為不同。發展成為南海周邊國家的第一訴求,也是這一地區的大勢所在。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讓南海出現的爭端損害了發展。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共同願望,大家才能夠坐到一起討論南海合作。而合作必然會為未來的和平解決乃至於制定新的規則創造良好氛圍,打下堅實基礎。

  美國不是南海周邊國家,但美國在南海有利益,這一點我們並不否定。美國可以參與有關南海問題的討論,但不大可能主導南海問題的解決。一方面是美國不再有那樣的實力。中國崛起給南海周邊國家已經帶來的和將會帶來的,是美國現在和將來都不可能提供的。另一方面是南海周邊國家也不再需要“山姆大叔”像冷戰時那樣的照看。任何試圖在這一地區拼湊與中國對立的“集團”、“網路”或“盟友圈”的所謂戰略,都是逆區域發展大勢而動。這一地區的國家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它們被迫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

  中美幾乎同時舉行的這兩場會議,折射了南海問題的複雜性。美國肯定不會輕易放棄對這一地區戰略主導權的爭奪,甚至會製造更多的麻煩來達到目的。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這樣做給自己帶來的麻煩,也會越來越大。畢竟,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後霸權”的新時代。(丁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