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我國正研究彈性退休制 專家稱女幹部為最大受益者

時間:2012-01-16 08:39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全國婦聯、人社部等國家有關部委正在研究彈性退休制。相比較此前頗受關注和爭議的“婦女延遲退休”,這一制度有哪些變化,是否更能體現男女平等和公平,是否可以照顧到更多群體的利益?

  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譚琳介紹説,所謂彈性退休制,是讓男女在退休年齡上有選擇權。“比如男女有個共同退休年齡的下限,50歲或55歲,到這個年齡可選擇退休。同時也設置上限年齡,比如男女都是60歲,讓男女都有機會在上下限之間有選擇的權利。”

  這一制度看起來給了所有的男性和女性完全平等的權力,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指出,實際上制度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女幹部。

  張翼:不管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把平均退休年齡都放在這個線上選擇,實際上女職工是沒有選擇餘地的,但是這給女幹部給了一個選擇餘地。

  一些人提出醫生、科研人員等專業技能人才、高技術人才、知識型人才,他們的成長投入大、時間長、經驗積累無可替代,應當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張翼認為,現在很多具有真正專業技術的人才已經通過返聘或走入市場等方式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如果修改退休政策一定要本著照顧絕大多數獲益的原則。

  張翼:我的觀點是伴隨老齡化水準的提升,逐步的推遲退休年齡,發展中國家在向發達國家過渡的過程當中,要根據絕大多數人獲益的原則去制定制度。如果從比較少數人的收益這個方面立法的時候那它損害的恰恰是大多數人的這樣一個福利的根基。

  譚琳表示,未來退休政策的制定和修訂,要體現公平、公正和彈性的原則。

  譚琳:一定要看到不同群體它的處境,甚至於同一個群體中不同的工作狀態,不同的社會保障的狀態他的需要。讓不同群體的這個情況有一個好的改善。

  譚琳也表示,目前,彈性退休制仍處於調研和政策分析階段,何時能出臺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國家有關部門要統籌考慮人口、社會保障以及就業等因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