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廣州監控PM2.5已兩年 去年全年僅22天超標

時間:2012-01-05 08:16  來源:南方日報

  近期,公眾和媒體對於廣州目前的環境監測能力,尤其是對PM2.5的監測能力表現出極大的關注。昨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廣州市環保局便舉辦了“讓監測走近生活,讓公眾了解監測”活動,邀請媒體記者走進市環境監測的核心部門——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一探究竟。這也是廣州市環保局今年舉行的首場大型開放日活動。

  在現場,市環保局局長羅思源、副局長楊柳就目前公眾關心的PM2.5問題作出回應,並介紹了環保部門為公佈PM2.5所做的準備。據透露,一旦國家相關部委決定了發佈標準和手段,廣州可以馬上發佈PM2.5監測結果。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如按照去年年底環保部原則通過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徵求意見稿)》中PM2.5的限值標準(即濃度日均值不超過75微克每立方米),廣州市去年全年的超標日期僅有22天。

  廣州監控PM2.5已有兩年

  羅思源表示,其實廣州市早在2009年便開始著手PM2.5的監測工作,其中以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為首,于2009年開展了灰霾、溫室氣體研究性試點監測,目前的監測能力已遠遠超過國家對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的要求,目前的監測工作已持續了兩年之久。

  據了解,監測項目涵蓋了細顆粒物(PM2.5)品質濃度與粒徑分佈、揮發性有機物(VOCs)、能見度、有機碳/無機碳等與灰霾有關的監測指標,以及二氧化碳(CO2)、甲烷、非甲烷總烴等溫室氣體監測指標,可進行大氣複合污染的研究性監測。同時,為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廣州也早早提前佈局,2010年開始陸續在各個國控點逐步配置了PM2.5的監測設備。目前,廣州10個空氣品質國控監測站點均具備了PM2.5的監測能力。

  “這10個國控點,是從上百個候選點位置中,經過科學論證,精心挑選出來的。”羅思源説,10個國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位都是嚴格按照國家規範,經過科學論證,並經過國家、省環保部門審批後確定的,能代表廣州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水準。

  標準確定後廣州即可發佈數據

  羅思源表示,廣州市將按照國家、省的統一部署和時間表發佈PM2.5監測數據。同時,羅思源也解釋了為何監測兩年,卻遲遲不對外發佈數據的原因。

  “我們監測的數據都是裸數據,如果沒有相關符合科學規律要求的國家標準的話,我們是不能擅自發佈的。”羅思源表示,去年年底環保部已經原則通過了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廣州市環保局也于近日成立了專門的新標過渡工作領導小組,在技術、人才、設備和資金上,將充分調動全局之力,去配合國家的相關要求,一旦國家相關部委決定了發佈標準和手段,廣州可以馬上發佈。

  羅思源同時透露,如果以該新標規定的PM2.5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標準來衡量,廣州市去年全年的PM2.5顆粒監測數據僅有22天超標。

  今年預計淘汰5萬輛黃標車

  “實施新標準對於我們的工作是極大促進。”羅思源表示,2000年《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一次發佈的時候,全國僅有30%的城市達標,而通過十年的整治,已經有80%的城市達標。而對於新標所涉及的PM2.5來説,全世界共有567個城市發佈了該數據,而最早將此指標納入監測和治理的美國,花了整整30年的時間,才讓相關指標下降了27%,“整治PM2.5,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羅思源認為,PM2.5的監測和評價是一個以環保倒逼發展轉型的契機,是壓力,更是動力,可以更快推動廣州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推動機動車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大;推動工業企業朝環保低碳、高效節能的發展方式轉變,實行清潔生産,盡可能合理利用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再生能源,採用綠色工藝技術與設備,發展迴圈經濟;推動全社會環境意識的進一步提高,不斷促進廣州邁上經濟增量、污染減量的綠色發展之路。

  羅思源透露,下一步將加大環境監測和整治力度,廣州市將在此前已採取相關措施並已取得實效的基礎上,今年著力做好包括強化機動車排氣污染控制在內的6個方面工作。“廣州目前擁有9.4萬多輛黃標車,我們今年計劃淘汰其中的5萬輛。”羅思源透露。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