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半月談:把脈2012年中國經濟大勢

時間:2012-01-05 08:27  來源:半月談

  民生保障有力:財政大力支援 政策持續出臺

  富國不忘富民。這一年中,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勢頭的同時,民生保障工作也不斷取得新進展,範圍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讓更多的民眾能夠更好地分享發展的成果。

  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扶貧標準從1274元提升至2300元、個稅起徵點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全國保障房建設提前1個月完成今年1000萬套目標任務、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近1100萬人,提前超額完成全年900萬人的目標、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5875元,分別增長7.8%和13.6%……這一組組鮮活的數字,正是政府在這一年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

  各項民生政策的實施離不開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援。2011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約佔中央財政支出的2/3,其中,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計10509.92億元,比去年增長18.1%。

  有效解決民生問題並非一日之功,關鍵在於保持政策的持續性。目前,仍有多項民生保障政策正醞釀出臺。國務院常務會議已通過《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明確就業優先戰略;2012年國家將制定實施“十二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完善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推進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公立醫院改革;有關部門將編制實施“十二五”住房保障規劃,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保障和改善民生列為2012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可以預見,2012年的民生工作仍將亮點紛呈,令人期待。

  內外壓力仍存,中國經濟如何“穩中求進”

  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形勢仍然相對平穩,但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仍未好轉,國內經濟發展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未來還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

  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2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基調是“穩中求進”。就是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和社會大局穩定的同時,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開局良好,可以説已為“穩”奠定了經濟社會基礎,2012年“求進”的三方面工作應如何著手進行?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如何處理好經濟結構中消費和投資的關係尤為重要。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儘管2011年我國在拉動消費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投資和消費差距還是比較明顯。消費率偏低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十二五”是我國提升消費率的歷史拐點,關鍵在於能不能推進相應的政策調整與體制變革,構建消費主導的格局。這個矛盾不解決,儘管我國在短期內仍然能保持較快的增長,但難以實現中長期的持續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指出,投資方面需要關注新一輪産能釋放可能在未來帶來的産能過剩。在已經有大量過剩産能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資,雖然可避免短期衰退的風險,卻會加重未來長期經濟過剩的風險。

  在深化改革方面,多個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改革應進一步深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余斌認為,2012年改革應該在以下幾個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促進雙軌利率向單一市場利率並軌,大力發展面向小微企業發展的中小金融機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形成統一的土地市場;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明年應抓緊時機推進水電氣資源價格的改革。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表示,從21012年來看,一方面稅制方面要進行一些力度較大的改革,如促進服務業的營業稅向增值稅轉型的改革,減輕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成本;努力減輕小微企業稅負等。另一方面,政府職能也要改革,從執法監管更多地向為企業服務轉型。

  此外,未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在增加財政支出比例的同時,還要更加重視效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相輔相成。2012年,財政支出應更多地用於民生問題,以提高居民收入,拉動內需增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指出,在民生支出方面,一方面要更加重視效果,比如教育支出,更應該考慮的是公平,重視農村、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另一方面也要重視是否可以持續,要考慮到我國今後將進入老齡化社會,未雨綢繆。(記者 李昂)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