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半月談:把脈2012年中國經濟大勢

時間:2012-01-05 08:27  來源:半月談

  轉方式促改革惠民生,“進”是方向

  “當前的經濟形勢確實是有非常嚴峻的一面,翹首看中國,這對中國來説又是機遇大於挑戰,不可多得的機遇。”李偉分析認為。

  回顧近現代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中國在經濟、科技發展方面處在相對落後境地。這次中國能與主要國家在一個基本同步的、新的起點上參與科技革命和産業創新,是重大戰略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會議指出,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歷史關鍵時期。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個趨勢已基本確定:一是經濟增速將逐步有所回落,二是通脹壓力將較長期存在。解決由此引發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根據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的安排,2012年,國家將編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啟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示範基地建設;推進煤炭、鋼鐵等傳統産業兼併重組,發佈實施重點産業生産力佈局和調整規劃;發佈實施“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進一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支援政策。

  “結構調整進展相對較慢,主要是受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制約。抓住機遇轉變發展方式,要抓住機遇推進改革。”楊偉民説。

  2012年,國家將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推進資源價格改革方面,將試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制度,擇機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更加重視財稅改革,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穩步推進房産稅改革試點,健全增值稅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細化、落實鼓勵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

  “在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尤其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王一鳴強調。

  2012年,國家將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00萬套以上,確保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4%的目標,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儘快提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思路等等。

  “2012年雖然會困難一些,但我們提出要把這一年作為科技創新年和管理升級年,‘修身養性’。等這段時間調整完後,企業會迎來更加美好的前景。”翁天方信心滿懷。(半月談網/記者劉錚 張曉松 程群)

  “十二五”開局良好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

  2011年,在新一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對著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國內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和新挑戰,中國經濟仍然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民生保障也進一步完善,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為明年“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奠定了經濟社會基礎。

  宏觀調控見效:經濟平穩增長 通脹得到抑制

  2011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均保持在9%以上,全年增速“超九”可期。長期高位運作的CPI增幅從7月開始逐步回落,11月更是回落到14個月以來的新低水準。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通脹形勢得到遏制,這背後體現出的正是政府的宏觀調控在多方面産生效果。

  面對逐漸增加的通脹壓力,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成為2011年政府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2011年以來,央行已三次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六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準備金率,緩解了流動性過剩問題。貨幣政策之外,有關部門還採取擴大農産品供給、疏通物流等措施,使通脹得到抑制。

  針對居高不下的房價,今年中央與各地推出一系列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年初國務院出臺“國八條”,要求各城市合理確定新建住房的價格控制目標,隨後各地紛紛出臺“限購令”“限價令”,一些地方開始進行房産稅試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舉措已開始見效,主要城市樓市成交量正持續回落,部分一線城市一度堅挺的房價開始鬆動。

  受原材料、能源等成本上升和外貿受阻等影響,今年部分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地區民間借貸問題引發關注。對此,相關部門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央行、銀監會提出對中小企業信貸採取差異化監管策略,提高對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等,並提出一系列稅費減免和金融扶持政策,使中小企業負擔得到減輕,一度甚囂塵上的“倒閉潮”傳言在政策合理引導下不攻自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雖然今年我國GDP增速可能比以往兩位數的水準略微下降,但仍保持在9%以上,這在當今世界已屬非常快的增長速度。另外,增速略微下降也符合宏觀調控目標的要求,因為宏觀調控是以抑制通脹為重點的。從今年8月到10月的情況來看,通脹壓力比去年同期均有下降,儘管降速比較慢,但下降趨勢是明顯的。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