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作精彩論述羊城晚報記者陳文筆攝
汪洋妙論提高廣東發展品質
●轉型升級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主旋律,不打經濟增長速度這個仗
●逐步實現由“權力反腐”向“制度防腐”轉變,大力弘揚廉政文化
羊城晚報訊記者薛江華、馬海洋報道:“如果過分注重總量規模, 就會貽誤轉型升級的時機! ”“我們現在不打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這個仗了! ”……在昨天召開的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 汪洋書記對許多問題做了精彩的論述。
不打追求經濟增長速度這個仗
對於經濟發展是要速度還是要品質,汪洋有一番精彩論述。汪洋説,廣東省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 平穩增長將常態化, 轉型升級將成為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旋律。廣東經過30 多年的高速發展,已走過了做大總量、贏得速度就是贏得機遇的發展階段, 單純追求速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再符合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要求和廣東的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加快轉型升級放在第一位,堅持“好”字當頭,在保證經濟增速不出現大幅下滑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效益和優化結構,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
他語重心長地説:“保證轉型升級的成功是戰略的成功, 而保持總量位次不變只是戰術的勝利。如果過分注重總量規模,可能在戰術上能夠暫時勝利,但貽誤了轉型升級的時機, 造成戰略上的失敗就是徹底的失敗。”
“江蘇這幾年的發展也很快,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對於不一味追趕經濟增長速度,汪洋認為,據有關部門測算,排在廣東後面省份的江蘇也是這樣做的。汪洋透露,前段時間,他和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朱小丹同志到江蘇考察,與當地討論了兩地面臨的共同問題。
“作為經濟大省,我們在各方面都有共同語言,江蘇告訴我們,他們現在也在抓轉型升級,他們説也沒有考慮要超過廣東的問題。”汪洋表示,按有關部門的測算, 按照這幾年兩省經濟的增長速度來算, 江蘇要超過廣東大概在2017 年,“當然,我們現在也不打這個仗了,你願意超就超吧,我們首先要把結構調整好。”汪洋説道。
向制度防腐轉變弘揚廉政文化
“這是樹立黨的良好形象,是開好黨代會、貫徹好黨代會部署的重要前提。”會上,汪洋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原則,繼續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堅決懲處腐敗。尤其是要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力度,同時,要切實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逐步實現由“權力反腐”向“制度防腐”轉變。弘揚廉政文化,督促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新上任的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努力做到新班子新面貌。切實改進作風,注意克服和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減少會議、文件,進一步控制和減少各類評比達標活動, 進一步規範和減少“三公”費用支出。
汪洋表示, 要進一步降低公務接待標準,防止鋪張浪費,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樹立廉政奉公、清正為民的好形象。“現在我覺得鋪張浪費還是有,現在咱們有許多開工竣工儀式, 就那麼一會兒工夫,卻動作不小,現場搭個棚子、大大的場地,有的還搞個空調。無論什麼會都鮮花盛開,有沒有這個必要,就那麼一會兒, 好像我們還沒有到那種富得流油的時候,簡單一點完全可以! ”汪洋提議,省內相關單位對這類活動是不是可以簡約一點,不那麼鋪張。
對此,他還談起一些自身看到、體驗到的現象。“現在下去吃自助餐,當然比以前吃圍餐有改進, 但自助餐搞這麼多菜, 大家都怕搞得不好被説這個地方接待不週,但如果要大家吃得好,又不使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 這才是水準呢! ”汪洋笑稱。
汪洋還提到, 有些人提出下去看現場, 一路上都豎很大的牌子,“牌子大的不得了,花了不少錢費了不少事,就為了領導來看一看。”他説,關鍵不在花這個錢, 而是給老百姓不好的印象, 這樣折騰,上行下效,層層折騰,會搞得風氣不好。“我們執政久了,慢慢對這種現象見慣不怪,(其實)我們應該想想,當年是怎麼樣的,現在怎麼成了這樣? 凡事越來越鋪張,越來越繁瑣。”
對於幹部下鄉訪貧問苦,汪洋也進行了相應的提醒, 他説: “年關要到了,大家都要去訪貧問苦,但不能忘記這種形式所承載的實際內容,否則這種形式就變成了形式主義,甚至成為一些領導上電視的渠道。我知道,有些還提前安排好能説會道的貧苦戶,然後在電視裏就把政府的工作都表揚一遍,這是不妥的。我建議,領導幹部利用年關下到困難群眾家裏搞調研,了解一下困難群眾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看和問的過程中看到普遍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起草重要決定加強班子建設
羊城晚報訊記者薛江華、馬海洋報道:3 日下午,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李玉妹作了關於《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討論稿)的起草説明。
李玉妹説,《決定》的起草過程非常不易,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起草文稿、廣泛徵求意見、反覆修改完善四個階段。起草小組成員赴江蘇、上海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借鑒他們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並先後召開了三場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汪洋對於起草工作也十分關心, 于去年10月27 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注意通過對換屆後班子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領導班子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措施要有‘幹貨’,的確有助於解決問題。”
李玉妹透露,《決定》起草廣泛地徵求了意見,初稿形成後,連續召開了四場座談會,徵求部分組工幹部、專家學者、“兩代表一委員”和基層黨員幹部等的意見和建議。據統計,共發出征求意見稿325 份, 徵集到意見建議675 條,採納253 條。《決定》經歷多次反覆修改完善。起草過程中,汪洋同志先後四次對決定稿的框架、內容、標題等提出明確要求,並兩次親自修改。決定稿的整個起草過程歷時近3 個月, 七易其稿,形成了現在提交省委全會的討論稿。
記者觀察
更加開放的省委全會
參加省委全會報道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都有欣喜發現。先從媒體自身説起,盤點這三年來的省委全會,不難發現,媒體是一年比一年重視,這從報名人數的逐年遞增上就可略見一斑。
為何進入到省委會場的記者人數能夠逐年增長? 這還和省委的開放有關。
在會場走來走去是媒體的“專利”,參會的省委委員和代表們會風超好,在汪洋書記做報告的時候,會場安靜有序,鮮有人走動。直到書記念完報告,才陸續有與會代表站起身來,他們稍事休息,但都不會停留過長,很快便返回會場。
會上安靜,會下活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的梁桂全院長在會後就被媒體逮住了,他沒有拒絕,認真地聆聽和回答每個記者的問題。還有那些來自基層的代表們, 他們雖然普通話説得不夠好,但都很認真地對待媒體記者,勇敢表達。這是一次開放的全會,也必定是一次成功的全會。(薛江華馬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