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計劃生育使中國人口縮減4億 大規模流動加劇分佈不均

2011年12月26日 08:32:1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編者按

  生活在18、19世紀之交的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曾在《人口論》中悲觀地預言,人類指數式的增長速度終將使糧食供應難以為繼。兩個多世紀過去了,世界人口的增長一次次打破了這個預言。然而,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攀升至70億之際,馬爾薩斯的警鐘似乎在更響亮地提醒全世界:人類應更好地應對挑戰、抓住機遇,使自身的繁衍與發展相匹配,真正實現人口、家庭與資源環境的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計劃生育使中國目前人口規模縮減了4億,將“世界70億人口日”推遲了5年。然而,中國繼續面臨著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的宏大課題。

  人口均衡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人口均衡型社會是指社會中實現了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佈等各要素之間的動態平衡,並且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前者為內部均衡,後者為外部均衡。

  人口均衡發展不僅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人口狀態和長期目標,也是我國人口、社會、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現實的迫切要求。事實上,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過程,就是追求人口均衡發展的過程。

  當前我國已經實現了第一次人口轉變,進入現代人口再生産類型(其特點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老齡化加速、撫養比探底);之後將面臨第二次人口轉變(其特點是超低出生率、死亡率回升、人口零增長之後出現負增長、人口高齡化、撫養比提高);而後我國將進入第三次人口轉變,即穩定人口或靜止人口時期。

  制定人口均衡發展政策路線,需要把握人口的行為和變化規律。因此,在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過程中,應賦權於民,堅持社會正義,強化人民的權利;堅持社會公正,保障人民的權利;堅持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平等。投資於民,加大對民生的投入,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加大對家庭發展能力的投入。藏富於民,財富來之於民,用之於民,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從富國轉向富民。啟德於民,依據人類普適價值,培育社會倫理,構建社會規範。

  大規模流動加劇我國人口分佈“不均衡”

  在低生育、高壽命的人口學背景下,未來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主導力量是人口的遷移流動,人口的大規模流動將加劇我國人口分佈格局的“不均衡”性。

  對於人口遷移流動引起的“不均衡”問題,有兩方面需要關注:首先,應尊重遷移人口和流動人口的需要,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佈;其次,未來國際移民將可能對中國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在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的過程中,應未雨綢繆,將國際移民納入考慮的範疇。

  從中國人口空間分佈格局看,人口均衡發展的要義是人口發展與資源環境基礎相適應,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應當構建人居環境、土地承載與水資源承載指數,以及物質積累基礎、人類發展水準、人口經濟一致性評價指標,並對其協調性狀況進行模型評價。在詳實的數據分析基礎上,對中國未來人口空間發展建立戰略選擇與路徑支援,建立一套完整的對中國未來人口城市化發展、人口空間分佈、包括各種交通、通訊管道在內的遠景規劃方案。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