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年更比一年好”——記華西村的轉型發展之路

2011年12月21日 09:13: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走基層典型回訪)“一年更比一年好”——記華西村的轉型發展之路

  資料圖片:華西村328米高的“黃金酒店”。此前,有人指責高樓是“炫富工程”。但在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眼裏,這是“農村城市化”的體現,“讓城裏人到農村來花錢”。 中新社發 楊可佳 攝

  10月8日,華西村建村50週年。328米高的華西新農村大樓開業迎賓。

  這是座高度位居世界第15、國內第8的摩天大樓。作為華西村的新地標,世界各地的賓客只要來華西村都要上去看一看,體會一下華西人憑藉耕牛精神一步步踏實走來的艱辛與成就……

  “華西村的形勢一年更比一年好!”每當歲末年初總結成績時,華西人總會説出這樣的話。

  50年來,華西村在新老兩任書記的帶領下,經過全體華西人的團結奮進,不斷轉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村,發展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華西村的發展之路,是一條轉型之路。“早轉早主動,早轉早得益,快轉多得益。”這是老書記吳仁寶對於轉型升級的判斷。

  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説,華西村從建村伊始,就一直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發展路子,“轉型”始終貫穿在持續發展的脈絡中。華西村通過上世紀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21世紀騰飛等階段目標,先後取得了農業樣板村、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等諸多成就。

  如今,華西村從最初單一的農業轉到了農、工、商、建、遊五業並舉。吳協恩説,華西村通過大力度的技改提升、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目前已形成以“海運海工、旅遊航空、物流儲運、資源金融、提升三農”為主的産業新格局。

  華西村的發展之路,是一條共同富裕之路。50年來,華西村一直以集體經濟所有為主。華西人把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公司合作制、公司雙富有”的方式稱為“一村兩制”。在處理積累和分配的關係上,華西村一直堅持這樣的原則——多提積累,少分配;少分現金,多參股。這種分配方式不僅增值了集體資産,也增加了個人財産性收入。華西村既沒有“億萬富翁”,也沒有“兩手空空”,既保證了個人的勤勞富、節儉富,也保障了集體的共同富、長久富。

  2001年,華西村周邊20個經濟相對落後的村莊陸續併入如今的“大華西”,如今的“大華西”村民過上了“基本生活包,老殘有依靠,優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勞,生活環境好,小康步步高”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