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地方政府採購頻現“價高質次”問題遭公眾詬病

2011年12月16日 08:40:2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當前,作為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採購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重視,其各種功能作用也日益凸顯。

  然而,一些地方在政府採購中暴露出的諸如“價高質次”、“專供特配機型”等問題卻頗為公眾詬病。特別是臨近年末,有關“年底突擊花錢”的傳聞更是頻頻見諸媒體,使得如何為政府採購構築“防火牆”的話題再度升溫。

  為此,記者日前來到在政府採購制度創新和資訊化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湖北等地進行採訪調研。

  深圳:推廣電子化政府採購平臺

  11月23日下午,走進深圳市政府採購中心的大廳,墻壁上懸挂的“公開、公平、公正、效益”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在評標室內,5位評標專家正緊盯著電腦螢幕,進行項目評審。

  評標管理員趙琦峰介紹説:“這些專家正在為一家醫院採購的醫療器械做資格性審查和綜合評分。專家都是系統隨機抽取的,我們會對他們的評標行為全程錄影,並對評標品質進行監督和評價,最大限度地保證公平公開。”

  據了解,這套網上政府採購系統是2003年時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建設的。隨著電子化政府採購平臺日趨完善,採購效率不斷提高,深圳已實現了“變分散採購為集中採購、變零星採購為規模採購、變被動採購為主動採購、變手工採購為電子採購”。

  2003年至2010年,深圳使用網上政府採購系統採購的規模已達387.74億元,累計節約財政資金38.30億元。

  湖北: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去年,湖北省政府與國家監察部就加強武漢城市圈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簽訂《省部合作備忘錄》,將湖北省政府採購中心列為國家監察部預防腐敗局工作聯繫點。湖北省紀委、省監察廳也將省政府採購中心列為八個直接監管單位之一。

  在執行政府採購計劃中,湖北省政府採購中心對採購的預算從嚴控制,對出現超出預算或超範圍採購的情況,採用中止採購程式,組織專家對項目重新論證的方式對技術需求進行調整,使得採購既不超出預算,又能滿足使用要求。

  為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湖北省採購中心圍繞政府採購工作中的文件製作、項目評審、質疑答覆、幹部隊伍和財務資金管理等重點崗位、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研究分析工作流程上的各個節點,搜尋廉政風險點。通過自己查、群眾幫、領導提、集體審四個步驟,共搜尋“崗位風險點”16個,個人共搜尋出“腐敗風險點”75個,並針對風險點進行梳理、歸類,按風險等級,實行分級監控、分類處置、動態管理。

  政府採購運作體制仍需完善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地方上有些採購中心獨立運作時間不長,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據了解,目前,我國採取政府集中採購和部門採購相結合體制,採購中心與各部門沒有利益關係,而社會招標代理公司以盈利為目的,要承攬業務有求於採購單位,這使得有些採購單位更希望採取部門採購及委託給社會仲介代理公司採購。

  另外從運作體制看,各地缺乏統一的政府採購組織管理模式和統一的作業標準與流程,政府集中採購機構職責不統一,在程式制定上地方特色濃、隨意性很大,很難保證政府採購運作的獨立性,也不能形成合力,不利於政府採購長遠發展。

  同時,社會上反映的政府採購“價高質次”問題依然存在。目前,中央和許多省市區都是由採購中心與供應商簽訂協議,採購中心通過協議,對供應商提供的價格和服務進行“契約化管理”和實時監控。但有些地方的採購中心對協議供貨僅是組織了公開招標,後續沒有與“協議供應商”簽訂協議,對供應商缺乏監控機制。

  對此,一些業內人士建議,首先要進一步強化政府集中採購的規模和範圍;另外各地要儘快形成運作協調、統一規範的政府採購執行機構,同時要大力推進電子化政府採購平臺建設,提高政府採購效率,增強工作透明度。( 本報記者 趙 達)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