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組部開闢基層幹部培訓新路 未來5年推廣“網上黨校”

2017年01月13日 10:35:56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為抓好基層幹部教育培訓,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素質能力,保證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實,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了《中央組織部關於加強和改進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戰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明望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表示,保證基層幹部全面接受教育培訓迫在眉睫。要讓幹部意識到接受培訓意味著“重新上崗”,培訓成果要接受群眾監督,具體考核應把群眾意見納入進來。

  背景基層幹部培訓早有“伏筆”

  《意見》指出,基層幹部素質高低、能力強弱、作風好壞,關係幹部隊伍整體形象,關係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抓好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對於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素質能力,保證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管理的主陣地在基層,基層幹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此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對基層幹部的培訓,並不是心血來潮。可以説,很早以前就埋下了伏筆。”劉明望告訴記者,從2008年11月起,就不斷有基層幹部進京接受培訓,包括村支書、縣委書記、地級市和縣公安局長、縣紀委書記、監獄長、檢察長、法院院長等。

  “進京培訓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定期且規模有限,而《意見》明文規定將培訓規模擴大化,並全面鋪開,延伸至鄉鎮幹部、村街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等,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開闢了更開放的培訓路子,建立健全了更加嚴格的管理機制。”劉明望説。

  目標接受培訓意味“重新上崗”

  早在今年5月24日,中辦、國辦就頒佈施行了《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規範農村基層幹部行為的廉政準則。《規定》提出了鄉鎮、基層站所、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領導成員的40多個“不準”,並明確了責任追究方式。

  “《規定》和《意見》這兩個文件並沒有先行後續的關係,而是雙管齊下,把對基層幹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培訓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從正反兩方面對基層幹部這個群體進行全面管理,算是雙保險。”劉明望告訴記者。

  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表示,《規定》、《意見》先後出臺有很強的針對性。因為基層幹部中村一級的人數眾多,而村幹部絕大多數不是國家工作人員,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有些人員還不是黨員,現有的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處理措施並不能完全適用於他們。僅廉政問題上,農村幹部就應該在崗前、崗中、崗後進行財産審計,村的建設項目等同樣需要審計。此外,還應該對農村“一把手”進行考評,在考評環節中把村民納入進來。

  “此次《意見》專門強調了基層幹部提高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劉明望表示,監督懲治只是治標,最根本的是要扭轉這股思想上的歪風,保證基層幹部全面接受教育培訓可以説迫在眉睫。要讓幹部意識到接受培訓意味著“重新上崗”,培訓成果要接受群眾監督,具體考核應把群眾意見納入進來。

  措施鄉鎮幹部每年至少學習12天

  《意見》要求,推動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向基層延伸傾斜。提高市、縣黨校(行政院校)教學水準。國家級和省級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要加強對市、縣黨校(行政院校)師資的培訓。縣(市、區、旗)直屬部門機關幹部、鄉鎮(街道)幹部每年參加各類學習培訓的時間累計一般不少於100學時或12天,其他幹部一般不少於40學時或5天。

  “培訓幹部需要基層黨校發揮作用,可現在別説最基層的黨校,就是很多市縣一級的黨校都有資金缺乏,培訓場所都不能保證的現象,尤其缺乏現代教育方式方法。”劉明望説,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發揮現代遠端教育網路作用,實行線上學習、交流、考試,突破時間和空間對幹部培訓的限制,讓農村幹部也能聽到中央黨校的課。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黨校資訊中心也提出了未來五年黨校資訊化發展的規劃。據了解,全國黨校資訊化工作會議2010年12月在長沙召開,全國黨校系統資訊資源共建共用培訓班2011年7月在新疆舉辦,這兩次活動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要加強資訊資源的共建共用,提高資訊資源的使用效率。

  對此,《意見》指出,要積極利用網路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線上學習平臺、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路、廣播電視等在基層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積極利用網路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線上學習平臺、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路、廣播電視等在基層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