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調查組認定渤海溢油係責任事故

2011年11月12日 15:45:44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昨天,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公佈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生産作業過程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顯出現事故徵兆後,沒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由此導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

  今年8月,為徹底查明溢油事故原因,對事故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進行全面調查評估,國家海洋局牽頭,聯合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組成了聯合調查組。

  長期籠統注水導致溢油

  聯合調查組稱,據核查,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B平臺的生産違反總體開發方案,沒有執行分層注水的開發要求,長期籠統注水,導致注採比失調,破壞了地層和斷層的穩定性,造成斷層開裂,形成竄流通道,發生海上溢油。

  而且,當B23井出現注水量明顯上升和注水壓力明顯下降的事故徵兆時,沒有及時停止注水、查明原因,而是繼續維持壓力注水作業,進一步加劇了海上溢油的污染程度。

  此外,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的C平臺C25井回注岩屑作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規定,數次擅自上調注岩屑層位至接近油層,造成回注岩屑層異常高壓,形成向上部油層竄流高壓源,造成C20井鑽井至該層時産生井涌。同時,該井作業表層套管下深過淺,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要求,降低了應急處置事故能力,發生側漏溢油。

  康菲公司未守規生産

  “上述種種違規作業,以及出現事故隱患徵兆沒有有效處置,都證實了康菲公司沒有做到守規生産、審慎作業,而且關鍵崗位職責不落實,沒有針對重大隱患及時採取應急措施,造成海洋污染和環境破壞,污染海洋面積達6200平方公里。所以將這起溢油污染事故性質認定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聯合調查組的專家表示。

  調查組表示,目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原因和性質已查明,責任已基本查清,有關部門將繼續做好溢油事故的後續處理工作。

  ■ 最新進展

  C平臺附近仍有油花溢出

  昨日,國家海洋局公佈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顯示,11月10日,C平臺附近仍有油花溢出。

  根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開展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11月10日,C平臺附近有油花溢出,最少5個/分鐘,最多31個/分鐘,估算當日溢油量約0.50升。

  當日8時40分,在C平臺西南側發現面積約0.02平方公里的銀灰色間彩虹色油膜,12時20分清理完畢。

  ■ 釋疑

  蓬萊油田為何採用注水開採?

  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首先,需要介紹蓬萊19-3油田的地質背景情況。蓬萊19-3油田地層層序從海底表層向下可劃分為第四係平原組,新近係明化鎮組、館陶組和古近係東營組、沙河街組等五套地層。

  蓬萊19-3油田的石油主要儲存在明化鎮組下段和館陶組兩套地層。油層埋深為840米至400米。原油具有“三高四低”的特徵,即高密度、高粘度、膠質含量較高,凝固點低、含蠟量低、瀝青含量低,需要借助外力,以注水開發方式進行開採。

  採用注水開發方式,是否可控,不出現溢油污染隱患,主要取決於注水壓力的控制,以不破壞斷層封堵性為限。只要注水壓力控制得當,就不會破壞斷層封堵性,注水開採就是安全的。

  籠統注水何以導致溢油污染?

  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蓬萊19-3油田的原油是稠油,地層壓力處在正常壓力範圍,需要借助外力,以注水方式進行開發生産。

  籠統注水方式是指在井口採用同一壓力,而且不對各注水層進行分置處理。該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缺點是對地下各層壓力缺乏控制,在對一些地層産生驅油作用的同時,對另外一些地層則有可能産生異常高壓,發生溢油污染。

  人們在長期開採實踐中,為解決上述矛盾設計了分層注水開採方式。分層注水方式是根據各油層注水驅油通過能力的差異,在不同油層部位安裝大小不等的水嘴,調控注入層的給水壓力,達到合理分配注水量壓力,既不破壞斷層封堵性,又能滿足各油層有足夠壓力驅油。

[責任編輯:黃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