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調查:突破社會工作困局需規範專業人才建設

2011年11月11日 13:39:1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社會工作在很多地方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工作的社會知曉度、認同度普遍較低。同時,社會工作人員的地位、待遇相對較低,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相關機制不夠完善,不能滿足社會工作人才建設的需要

  社會工作,一個對於許多人尚感到有幾分陌生和模糊的詞,最近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中央組織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個部門近日發佈《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意見的出臺將給社會工作發展帶來哪些變化?《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社會工作如同萬金油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以及資訊化的深入推進,帶來了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但同時也催生了大量新的社會服務需求,産生了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滿足這些需求、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目前出現的新問題中,留守兒童問題亟待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解決。

  畢業于襄樊學院,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張丹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她在襄樊學院就讀期間,曾參與針對當地留守兒童的社會工作。據張丹介紹,在湖北省襄陽市的一個農村,由於外出打工者增多,村裏的“兩極化”比較嚴重,留守兒童基本上都是由他們的祖輩撫養。

  張丹給記者舉了這樣兩個例子:當地68歲的農民孫某,有3個兒子。由於兒子、兒媳都在外地務工,3個孫子成了留守兒童,照看他們的擔子完全落在孫某夫婦肩上。3個孩子裏,兩個年齡較小的孩子非常調皮,只怕父親,對於爺爺奶奶的管教從不放在眼裏。孫某老兩口既要忙著田地,還要照顧3個孫子,精力有限。儘管3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老兩口也無能無力,只希望孩子們不打架、不出事就好。

  另一個例子是同一村子的李某。李某今年13歲,父母都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照看他。李某脾氣倔,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加之沒有父母的管教,李某讀到初中一年級時就輟學在家。因為年紀小,又只知道玩樂,李某很快就與當地一些無業人員打得火熱,幫他們跑腿買煙買水買吃的,還參與到賭博和打架、偷竊等不法活動中。

  “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和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學科,秉承著對人的價值的普遍尊重,不但要求具體地幫助有困難人士,解決他們的困難,還要幫助困難人士增強他們的能力,以應付各種挑戰。隨著社會工作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一系列相應的工作方法亦在不斷完善,社會工作干預已成為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和策略。在農村的隔代教育中,社會工作也應發揮其特殊的作用,以促進祖輩和留守兒童的溝通及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張丹説。

  張丹告訴記者,在隔代教育中開展社會工作,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幫助留守兒童正視自己的問題,促進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二是指導祖輩與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在開展社會工作時,可以對留守兒童進行多方面的輔導,如教授他們學會自我洞察、自我認定、自我尊重以及自我開放,了解別人的觀點,保持正面的人生觀,自覺學習了解運用非語言行為和語言行為等表達自己的想法,開發和挖掘留守兒童的同情心、溝通能力、領悟力等。同時,還可以教授留守兒童去了解祖輩們的想法和內心,讓他們明白祖輩們的苦心,也可以增進祖輩們的文化知識,使他們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教導孩子。而社工就是在這些工作中起著紐帶的作用,從留守兒童和祖輩雙方分別入手以達到互通互助,最終實現雙方良好溝通交流的效果。

  北京市海澱區的社會工作者劉洋在向記者談起他從事這一工作的體會時説:“通過兩年的基層工作經驗,我認為社會工作就像一瓶萬金油,感覺哪不舒服,都可以塗抹一點。但是,要讓社會在很短的時間裏都能認識這個行業,並承認它的療效,確實還是需要等待。”

  “社會工作的作用非常大,社區、企業以及我們尚未涉及到的各種社會組織,很多領域都存在問題,需要專業的社會工作隊伍來緩和或解決,社會工作對和諧社會意義重大。”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郭玉錦説。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