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學者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稱要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2011年11月07日 13:59:3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怎樣理解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要求、新趨勢、新期待?為什麼説現在到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時候?怎樣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民族血脈中生生不息地流淌著的血液,始終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國家繁榮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學習、領會和掌握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這一指導性文件,落實全會關於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各項舉措,對於我國整個現代化大局和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指導和部署文化體制改革,是這次全會的一個亮點。應該講,現在是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時候了。

  在準確把握新要求、新趨勢、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一歷史性的重要決定,是因為在當前,我們要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援、良好文化條件。

  我們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人類社會發展史既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創造的物質文明發展史,更是人類文化積累、文明傳承的精神文明發展史。在今天,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所以,我們要準確反映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天下大勢,不失時機地抓好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首先,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環顧全球,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很多挑戰。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全球經濟治理出現新變革。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個國家各種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對我國的文化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然存在,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和地區熱點此起彼伏,氣候變化、生態惡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新情況下,國際社會發生的各種變動、各種資訊已經可以通過扁平、快捷的資訊傳遞方式,即時傳到我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發展多樣性的同時,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有效應對全球發展面臨的挑戰,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

  其次,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夯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也是對我們民族自強能力的重大考驗。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