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稱北京精神核心愛國將提供價值坐標

2011年11月03日 13:41:1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詞源——

  中國人的家國之分,始於唐代,但“愛國”一詞最早在《戰國策》中就已出現,《戰國策西周》中寫道,“周君豈能無愛國哉?”今天,愛國主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德。

  表述——

  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它體現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責任感。五四運動、七七事變、開國大典、抗震救災、奧運盛會等等,無不展現著北京人民憂國憂民、心繫國家發展、勇擔時代使命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強烈的國家情懷。北京作為首都,她與祖國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作為北京籍運動員的代表,奧運會射擊冠軍楊淩對於“北京精神”深有體會,對於愛國,更是有自己的感受。

  “愛國是每一個中華兒女自發的情感。我們的祖國有5000年光輝璀璨的文明歷史。在這期間,中華民族經歷了很多磨難,經過歷史和歲月的積澱,我們一步步走到今天。所有的中華兒女都應該有一顆愛國心,祖國永遠在我們心中。”楊淩這樣解釋自己對於愛國精神的理解。

  作為一名運動員,楊淩在奧運會上曾獲得兩枚金牌,還曾經代表北京在申辦奧運會時進行陳述,對於自己的家鄉,他有著炙熱的情感。“愛國精神是北京精神的靈魂和核心,這裡麵包含著我們北京人的責任感和心中的歸屬感。這種精神帶給我前進的力量。我想,帶著這樣的精神,各行各業的北京人也能更好地獲得工作動力。”

  作為運動員征戰在國際賽場,楊淩對愛國精神有切身體會。他認為熱愛祖國是運動員天生的品質。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比拼的往往不再是技戰術,而是精神和意志。“我相信,在所有運動員心中,為國爭光都是強烈的使命感。”楊淩説,“做運動員時,我們每次出征都能感受到國家和人民的支援。肩負著他們的期待,我們能更積極地投入備戰和比賽,感受到自己更有力量。每當國際賽場上升起五星紅旗,奏響國歌,我們都是難以抑制地激動。”

  每個北京人都自覺愛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 李宗遠

  作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的重要見證地,北京擁有一大批重要的革命遺址、紀念場館,這些都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厚資源。

  愛國來源於自覺,不僅要有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更要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相信,每一個北京人都是自覺實踐的愛國者。

  祖國需要之時義不容辭

  今冬應徵入伍的高三畢業生 王英楠

  如果讓我給“愛國”下一個定義,那就是“祖國有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義不容辭地衝在最前面”。我的父母都是軍人,從小我就很受他們的影響,比別的小孩子受到了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

  對我來説,應徵入伍是為了鍛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堅強、有擔當,這樣才能保衛國家,當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不會畏懼。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