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住建部有意逐步取消限購 專家稱是放虎歸山

2011年10月29日 15:52:21  來源:中廣網
字號:    

  專家稱取消限購是放虎歸山(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旦全國個人住房資訊聯網,和銀行、稅務等系統資訊統一到一個平臺,就不必再採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來調節樓市。”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此番話一齣,各種版本的解讀就佔據了許多的媒體的顯眼位置。

  “今天將發文對此進行抨擊!這是玩火。”昨天上午8點,經濟學家馬光遠的這條微博更是引發關注。住建部的表態為何引來如此多的爭議?其中有沒有被曲解的成份?

  與馬光遠的微博同時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還有媒體驚悚的大標題:《住建部表示,限購令或將退出》,或者就是《住建部表示資訊系統完善後將取消限購》。打通馬光遠先生的電話,説起微博裏的內容,他的話語裏依然透著不悅,他準備寫文章來抨擊,就是因為他認為限購的效果與資訊是否完善並沒有任何關係。

  馬光遠:因為我們現在限購不是因為資訊不完善,跟資訊沒有任何關係啊?我們限購是為了抑制投機投資,我們人多地少,不能一個人蓋10套房8套房,所以房地産要回歸居住需求,這是我們現在政策的一個基調,所以要限購。取代限購的政策應該是什麼呢?能夠抑制投資投機的,比如説我們如果有暴利稅,或者印花稅提高,我們再有房産稅,再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話,我們才可以取消限購。

  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7個,持平的城市有29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3%。另外二手房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25個。這是否説明限購令已經起到效果,不必窮追猛打?而馬光遠卻回應説,數據從某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房地産調控的效果,如果在這個時候放出要取消限購的信號,很有可能會打擊人民對調控政策的信心。

  馬光遠:我們現在根本不適合取消限購,我們沒有辦法的話把它取消掉不是放虎歸山嗎?所以我就搞不明白在我們宏觀政策馬上就要見效的情況下,時不時地出現這樣的調子,打擊人民對調控政策的信心呢?我們這兩年的宏觀調控前功盡棄,如果出現報復性反彈怎麼辦?

  馬光遠在微博上的表態也吸引了其他經濟學家的目光。對於馬光遠的態度,葉檀説,或許這與相關媒體沒有完整、準確地轉達姜偉新講話的全部資訊有關。因為姜偉新部長的講話的內容裏,在提到取消限購令之前有一個前提:“全國個人住房資訊聯網,和銀行、稅務等系統資訊統一到一個平臺……”。

  馬光遠:資訊是一個必要前提,它不是必要且充分前提,有了資訊之後它才能徵房産稅,它才能對個人財産、房産進行比較確切的了解,但並不是説有了資訊之後就可以推出稅收啊這些相關的政策,這個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不要光是説取消限購令,而是説我們要用其他的措施,來取代限購令,這樣的話預期還是明確的,他要保證房地産市場的穩定。

  葉檀認為,如果老百姓了解到了完整的資訊,就不會出現不必要的擔心,而公眾所憂慮的房地産市場逆轉,目前不可能出現。

  葉檀:這會對市場産生不必要的動蕩,會産生歧義。我並不認為我聽到這樣的話市場就會有逆轉,這個是不可能的。

  姜偉新部長的話究竟該如何理解才更準確呢?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解讀:

  楊紅旭:這段話他是有特殊語境的,這個語境是他在回答吳曉靈委員的話的當中,他説到了投機需求的一個措施和手段問題。他的意思是以後可以用稅收手段來抑制投機性購房。現在為什麼還不能立即運用稅收手段呢?因為房産的資訊系統還不完善,所以很難通過稅收政策來抑制投機。當房價比較高的時候,就有必要運用限購;等到資訊系統平臺建立起來,可以更好地使用稅收手段了,比如房産稅,那就沒有必要使用限購了。(記者馮會玲)

[責任編輯:王新妍]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