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社科學者暢談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

2011年10月25日 08:48:3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緊緊抓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歷史性機遇

  ——社科學者暢談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表示,這將對中國文化發展産生深刻和深遠的影響,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和自覺履行光榮的職責使命。

  在戰略高度重視和推動社會科學發展繁榮

  關於全會的重大歷史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黃曉勇認為,這次全會將成為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必將深刻影響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

  黃曉勇説,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哲學社會科學對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支撐與引領作用,進一步明確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使教育科研機構成為文化産品的重要生産者和創造者,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傳播者。

  “文化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同時更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發展水準,體現著國家的‘軟實力’。目前,相對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我國的文化繁榮程度還不夠,整體文化實力與經濟實力及國際影響力不相適應。尤其在全球化加劇的今天,國際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競爭日趨激烈,強大的文化就是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黃曉勇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認為,當今世界,社會科學的發展水準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從提高綜合國力、參與國際思想文化競爭和提升國家形象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和精心策劃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民族語言文化學專家朝克表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已成為我們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自然也成為豐富我國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條件。我們應該抓住文化建設和發展這一歷史性機遇,更加努力地為我國各族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