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學者稱胡錦濤提民族復興“三面旗幟”頗具新意

2011年10月10日 15:06: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0月9日,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胡錦濤、江澤民出席大會。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在9日舉行的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大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愛國主義旗幟,和平、發展、合作旗幟這三面旗幟。知名辛亥革命研究學者、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張應龍教授1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對民族復興問題的完整論述,頗具新意。

  張應龍表示,辛亥革命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一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振興中華,前赴後繼,終於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跨越,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如今,中國隆重紀念辛亥百年,對繼續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胡錦濤的講話貫穿了“振興中華、民族復興”這條主線。在充分肯定辛亥革命歷史作用的基礎上,指出中國共産黨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的支援者、合作者和繼承者。張應龍認為,講話的亮點就是提出實現民族復興要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愛國主義旗幟,和平、發展、合作旗幟這三面旗幟。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核心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産黨,精神力量是愛國主義,和平發展合作是必要外部條件。這是對民族復興問題的完整論述,具有新意。

  胡錦濤的講話中還多次涉及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其用意就是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因為,沒有兩岸統一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復興。”張應龍指出,這次的講話中還增加了民族認同的內容,提出“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這個提法很重要,它進一步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只有增加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才能有效團結兩岸同胞一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