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自行車納北京交通規劃 中心城自行車出行將達18%

2011年09月06日 11:49:56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五年後的北京,更清澈的河流、更湛藍的天空、更清新的空氣,這些,市民都可以期待,當然,其中也包括更人性化的交通。市發改委昨天發佈的《“十二五”綠色北京規劃》,對“綠色交通”部分頗為濃墨重彩,手機、車載導航等終端將提供實時路況;自行車正式納入全市交通規劃,重點區域兩側要開自行車道,保證自行車的路權;主要幹道再新開闢公交專用道150公里以上,鼓勵市民出門搭乘公交地鐵……按照規劃,2015年的北京,“堵”和“擠”應該不再會是百姓出行的第一感受。

  規劃:以提高交通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綜合運用“設施網路優化、智慧管理強化、綠色行為引導”等手段,逐步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公交為主體、換乘體系完善高效”的立體化公共交通網路,全面增強城市綠色交通承載能力,降低交通領域的資源能源消耗強度。

  解讀:

  最遠新城1小時進五環

  人口向新城疏解,憑藉立體化的公交網路,進城的腳步並不會沉重阻塞。本市計劃大力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公交為主體、換乘體系完善高效”的公共交通體系。

  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50%,比“十一五”末提高10個百分點;即使是最遠新城到中心城(五環路)的平均出行時間也不會超過1小時。

  四環內千米內可進地鐵

  在近期規劃的四面八方的地鐵線之外,本市還要同步啟動中心城地鐵線網的加密工程,實現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660公里,四環內市民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達地鐵站點。

  此外,現有的線路還會進一步縮小發車間隔,提高地鐵運輸能力。不斷完善軌道交通的換乘系統,五環外地鐵周邊同步規劃建設一批駐車換乘停車場。

  公交道再增150公里

  為鼓勵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在主要幹道新增公交專用道上還要再增150公里以上,2015年實現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50%(含地鐵)。

  為緩解東西二環的擁堵現狀,本市規劃建設東西環隧,推進400公里次幹路和支路等微迴圈道路建設,系統提高路網的通行能力。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