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淘寶體、凡客體、微博體——“官話”為何用上“網路體”?

2011年09月06日 09:56:5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贊成者認為可增強親和力,拉近與群眾距離;質疑者認為有嘩眾取寵“語言秀”之嫌

  編者按

  從“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物到“隨時隨地”的溝通平臺,微博正在衝擊著原有的社會輿論格局,改變著傳統的人際關係形態,同樣也在影響著黨政機關與社會的溝通模式。

  如果把我們這個時代稱為網路時代,那麼,當前這個因為微博等新興媒體而“人人都有麥克風”的階段,可以叫做“微時代”。

  “微時代”,在無數人的指尖跳動中悄然到來。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使通達民情有了新通道,推進公共治理有了新平臺,也伴生了許多問題與質疑。  

  如何面對“微時代”?黨政機關與社會需要共同學習、共同探索、共同成長,其中,適應新的形勢,提升黨政機關及幹部的領導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本版推出系列報道,力求為應對時代課題、厘清問題本質提供一點建議和參考。

  在公眾的印象中,黨政機關的話語體系往往是嚴肅、刻板、乏味的,雖説意思表達嚴謹,但很難給人以親近之感。可近段時間以來,逢人便叫“親”的“淘寶體”,還有“凡客體”、“微博體”公文不時出現,包括大學的錄取短信、政府機關的招聘廣告、公路安全的宣傳語,甚至是通緝令,都用上了“網路體”。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淘寶體”告示有失科學嚴謹

  “親,你大學本科畢業不?辦公軟體使用熟練不?英語交流順溜不?駕照有木有?快來看,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招人啦!”被網友認為是外交部官方微博的“外交小靈通”,今年8月1日發佈的一則“淘寶體”招聘啟事,引來眾多網友關注。據了解,這條微博3個小時裏被轉發了4800多次。

  對於“淘寶體”、“凡客體”在官方語言中的漸漸流行,輿論褒貶不一。在很多人眼中,通過這種清新的文風,親民的語言,能促進改變作風、提升領導力;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嘩眾取寵。有網友質疑,該嚴肅的時候不嚴肅,是否合適?

  “這些新型文體更多地迎合了年輕人的認知習慣,對於年長者或不太了解網路的人而言,不免看得一頭霧水。作為政府而言,應該儘量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不能人為設置技術門檻和語義混淆剝奪其他人獲取資訊的權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表示質疑。

  在喬新生看來,政府部門過多使用網路文體不太合適。公文可以關注網路化表達方式,但是必須遵守相應規範。“網路語言的變種很多,變化很快,但生命力往往不強,試想,許多年後大家回頭看看現在的‘淘寶體’、‘凡客體’可能會産生更大的認知歧義,這有損政府公文的科學嚴謹。”

  在輿論壓力下,此前發佈過“最萌(可愛)淘寶體”通緝令的上海徐匯警方已經把那則通緝令刪除,並且作出説明:“偶爾一萌為的是向大家展現不一樣的一面……咱們在工作上絕不含糊!”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