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30分鐘起飛新規被指難執行 民航稱須靠二次放行

2011年08月16日 08:56:46  來源:新京報
字號:    

  “30分鐘起飛”新規被指難執行

  民航局稱須靠“二次放行”

  近日,中國民航局要求航班關閉艙門30分鐘內起飛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民航華北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新規主要是為了防止航企在明知長時間延誤或流量控制情況下,仍正常上客並關閉艙門,致使旅客在機上長期等待而情緒失控。該官方人士還提出,解決延誤飛機須靠“二次放行”。但多家航企表示,未獲得“二次放行”的通知,且上客前難從空管處得到起飛的準確資訊。

  “目前還未實行該政策。”國內某大型航空公司地面服務部經理昨天表示,尚未獲通知,且通知要求主要針對空管部門。因為航班關艙門後何時起飛取決於空管塔臺指令。如果空管部門面臨空軍演習或天氣原因時,也無法控制起飛時間。

  對此,民航華北局相關負責人指出,要解決問題必須依靠“二次放行”,即當大面積航班延誤或流量控制時,航班機組可在上客前15分鐘向空管提出排隊申請,如被告知排隊時間較長,可暫不讓旅客登機,避免旅客在狹窄的機艙內長期等待。

  “現在的難題是航班機組人員無法從空管處得到準確起飛資訊。”對此,國內某大型航空公司飛行員昨天表示,目前航空公司方面還未收到關於申請“二次放行”的通知,機組方面也不知該如何操作。他還透露,國內空域管理協調性不強,甚至關艙門後“排隊”都無法得知何時起飛,機組難以根據航班情況調整上客和關艙門時間。

  多家航企表示,若不準點關艙門,就不能“排隊”向空管申請放行時間。對於申請“二次放行”能否實現關艙門30分鐘起飛,航空公司方面表示,這需要提高空管系統的管理水準。

  據悉,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此前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空域管理資訊化水準亟待提高。

  不過,民航華北局和航企方面昨天均表示,如果“二次放行”能都得到實施,對於緩解航班長時間延誤有一定作用。

  ■ 相關新聞

  國內航企上半年利潤同比增26%

  昨天,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佈最新財務數據顯示,航空公司第二季度凈利潤10億美元,而一季度虧損18億美元,上半年全球航空公司虧損近8億美元。其中,國內航空公司上半年利潤12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國內航空公司盈利帶動亞太航空整體盈利。

  國際航協認為,國內航空公司擁有巨大發展潛力,但國際航空客運市場增速放緩,顯示出緊縮政策對旅客消費能力的影響。

  受經濟增速放緩、航油價格高企、部分國家稅負加重等影響,6月份,全球航空客運量同比增長4.4%,貨運量則同比下降3%。

  6月份,亞洲地區佔有全球航空貨運市場40.5%的市場份額,卻現5.8%年度最大降幅。一方面,日本震後電子器材和汽車業逐漸恢復,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影響到航空貨運市場表現。儘管如此,中國依然是航空貨運增長最強勁的地區。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