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交委公佈緩堵成效 中心城區擁堵減少65分鐘

2011年08月05日 11:51:46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本市(北京)出臺28條緩堵新政實施半年,一系列細微變化漸漸成為出行新趨勢。昨日,北京市交通委公佈了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交通出現“三減兩增”態勢:

  機動車保有量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1.9%;小汽車出行比例首次變少,下降了1.5個百分點;中心城區擁堵狀況與去年同期相比,擁堵持續時間變少65分鐘。同時,公共交通運作效率提升,公交出行比例上升至40.9%;高峰時段,路網運作速度提高10%。

  “北京緩解交通擁堵初步實現預期目標。”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李曉松表示,政府比任何時候都更下決心致力於發展公共交通,一方面是通過路權保障、線網保障等措施,盡力讓地面公交更快捷。另一方面是通過安全提升、技術挖潛等手段,力爭使軌道交通更舒適,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隨著有關措施的逐步實施,從上半年的監測數據可以看到,交通出行結構開始有所變化,人們開始更多地選擇公共交通。

  機動車保有量增幅下降71.9%

  緩堵新政中,最受關注的一條當屬小客車總量控制措施,而搖號也成為“療效”最顯著的一條。今年上半年,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截至6月底,本市機動車保有量為492萬輛,比2010年底凈增11.1萬輛。

  這意味著,前六個月平均每月新增機動車1.85萬輛,比2010年平均月增量(6.58萬輛)減少了4.73萬輛,降幅達到71.9%。

  車輛增長慢了,私家車利用率也首次下降。上半年小汽車出行比例為32.7%,較2010年底下降了1.5個百分點。

  京通快速路公交提速一倍

  半年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續提速。以軌道交通為例,去年年底新開通的5條郊區線也各有所長,全日換乘客流所佔比例高達88%。而4號線、10號線、8號線、機場線、5號線、13號線和八通線都處在客流培育期,客運量增幅都超過10%,其中5條線路為南北走勢。

  地面公交也有新動作。

  5月24日,京通快速路公交專用道正式開通,公交車平均運作速度達到52公里/小時,較開通前提高108%;地面公交早、晚高峰日均客運量達12.6萬人次,較開通前一週增加1萬餘人次,其中6%為棄車族。4類社區通勤車從4月底陸續運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搭乘需求,上半年共計發車1808次,運送乘客6.6萬餘人次。

  居民各種交通出行方式中(不含步行),公共交通比例增幅最大,為40.9%;計程車出行比例6.9%;自行車出行比例16.3%。

  五環內擁堵路段減少15%

  市民的感受更直觀,路面好走了。

  “每天能多睡10分鐘,路面比去年通暢了。”市民張賀家住南四環,每天駕車到東單附近上班,他説,“根本走不動的情況基本上消失了,偶爾也會堵車,但十分鐘左右就能緩解。”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透露了一組監測數據,更加佐證了這一點。以6月工作日為例,早高峰常發擁堵路段為98公里,佔五環內路段長度1.7%,較去年同期的141公里降低30.5%,擁堵路段主要集中在東西二環南段南向北等進城方向主要道路。晚高峰常發擁堵路段為132公里,同比降低14.8%,擁堵路段主要集中在北部城區以及三環以內的中心城,大多是中關村、西直門等商業繁華區。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