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社會心態呈複雜局面 急功近利盲目攀比仍存在

2011年08月04日 11:43:1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社會心態是反映人們的利益需求並對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的群體心理狀態。有效把握社會心態,從中發現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並著力加以解決,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準的內在要求和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社會心態的基本狀況

  社會心態折射出不同社會群體、社會階層的訴求、心理和願望,是反映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關係的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口,執政者可以觀察民情、了解民意、感受民怨、體恤民困。從這個意義上説,把握社會心態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必要條件。

  存在決定意識。社會心態反映社會現實,社會現實影響社會心態。當前,我國社會心態呈現出複雜局面,處於多元、多樣、多變的活躍期。這種狀況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階段性特徵的集中反映。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社會心態的主流是好的,人們的精神風貌積極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穩、思和。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心浮氣躁的“一窩蜂”,急功近利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盲目攀比的“奢華風”,狹隘極端的“偏執狂”,冷漠麻木的“看客”等不良心態也不時出現,有的還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積極、準確、有效地把握當前的社會心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各類問題。

  在有效把握社會心態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在全面把握中了解管理對象。當前社會心態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民諺、傳聞、段子、網帖、微博、手機短信、流行詞彙等來表達,也可以借助髮型、服飾、聚會、娛樂等來表達,還可以通過消費行為、閱讀方式等來表達。可以説,現在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不在無形或有形中體現著不同社會階層、各個領域人群的心態。對此,應通過發揮政府、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的職能作用加以全面把握,藉以增進對社會管理對象的了解,從而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礎。

  在科學鑒別中明確管理目標。當前的社會心態複雜而多變,正反兩面並存且相互交織。因此,對社會心態的把握既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科學鑒別;又要結合時代發展和形勢變化,作出及時研判。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社會心態的本質,進而明確社會管理的主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社會上流行的新詞酷語、前衛舉動、反傳統現象以及調侃、逗樂、諷刺言行等反映社會心態的東西不能一概排斥、一味否定,而應本著實事求是、開放包容的原則,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評判其中的是與非、惡與善、美與醜。

  在積極引導中增強管理實效。當今時代是資訊時代,傳媒業高度發達,傳播手段豐富多樣,尤其是網際網路、手機等的廣泛應用,使得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借助新媒體等各種傳播手段,資訊爆炸、眾聲喧嘩、觀點紛呈,往往容易形成此伏彼起的輿論熱潮,引發各式各樣的熱點問題,並對社會心態産生深刻影響,使社會管理面臨的形勢更為複雜。這就要求我們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加強正面引導,抵制不良資訊,讓真實的民意、民心、民願成為主流,讓主流聲音佔據各類媒體的重要位置,從而培育和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對在特殊時期、特殊領域出現和特殊事件引發的社會心態,應注重解疑釋惑、析事明理,促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  

  在改革創新中提升管理能力。當前體現社會心態的一些資訊傳播手段和表達形式,蘊含著創新社會管理可以借鑒的內容。比如,很多反映社會心態的資訊都是通過手機短信、微博、網帖等新媒體形式來傳播和表達的,這種傳播和表達方式具有即時性、便捷性、廣泛性等特點,契合了人們的心理需要和接受方式。這啟發我們,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應積極探索新的途徑和方式,善於運用最先進的理念、最新潮的技術、最鮮活的話語、最流行的手法,以贏得最廣泛的支援,獲得最明顯的成效。(作者楚建鋒 單位:北京市委政法委)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