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微博成為救助中國困難群體“民間力量”

2011年08月02日 11:07: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中國網路微博正展示出巨大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中國困難群體通過網路微博得到了救助。

  湘湘,中國山西省一名6歲的漂亮男孩,去年冬天不慎被大火燒傷,面部被毀容,左手四根手指被截肢。儘管保住了性命,但這個可憐的男孩卻不得不戴著一個白色面具生活,被稱為“面具娃娃”。

  由於湘湘的父母貧窮,無力支付手術費用,被迫放棄了孩子的植皮手術。幸運的是,湘湘的遭遇受到了微博的關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網友就為湘湘捐款60多萬元人民幣,解決了手術費用問題。

  與湘湘一樣,福建龍岩的蘇田田也是網路微博的受益者。這個高中女孩兩年前患上一種怪病,肚子越來越大,以致難以説話和呼吸。

  6月12日,瀋陽理工大學的教師趙盛燁發微博呼籲救助蘇田田。幾天之內,該微博轉發達到十幾萬次,網友們紛紛向蘇田田提供幫助。最終,龍岩市第一醫院為她提供免費醫療救治,中國許多醫療專家也趕赴龍岩為她會診。

  “我從來不知道我可以值得那麼多人關心和愛,看到你們為我加油和祝福,心裏真的很溫暖。”蘇田田在自己的微博上感謝地説道。

  據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研究所發佈的報告顯示,微博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輿情源頭,中國2010年的重大事件超過兩成是微博首發。隨著中國微博用戶數量突破1.95億,微博在社會救助領域的作用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如今,登陸中國各大知名微博網站,救助困難群體的行為每天都在上演,愛心一次次通過網路體現。

  一些知識分子和公眾人物也成立了專門的組織和團隊,推廣微博公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于建嶸教授專門註冊了救助乞討兒童的公益微博,號召微博網友隨時拍下身邊的乞討兒童發送到微博上,以方便對他們進行救助。

  中國最知名的微博網站--新浪微博的編輯李睿強認為,微博在救助弱勢群體方面發揮的巨大能量是由其特性決定的。“微博準入門檻低,互動性強,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起大量用戶。這使得微博資訊傳播呈現核裂變的態勢,且傳播速度快,影響力極大。”李睿強説。

  然而,隨著中國的微博救助越來越普遍,問題也隨之而來。大量的虛假求助資訊充斥其中,讓人難辨真偽。許多上當受騙的網友感到既氣憤又無奈。對此,李睿強認為,微博救助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尚無法律規範,虛假求助很難避免。他建議微博救助最好由名人或者相關機構來主導,在過程中做到程式和款項公開、透明、有序。

  于建嶸表示,微博救助的興起,實際上暴露出中國慈善公益事業存在諸多欠缺和不足,公眾的愛心難以表現和傳遞,而微博的興起,使公眾的愛心得到了釋放。

  中國廈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啟五則認為,微博救助的範圍是有限的,如果能借此推動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和改進,微博救助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記者呂夢琦、王菲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