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高溫津貼發放仍不夠規範 政策困境如何解決(圖)

2011年08月02日 11:07: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湖南邵陽高溫下的槽車清洗工。胡慶明攝(人民圖片)

  高溫補貼依據何處

  《勞動合同法》起草人之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王文珍研究員介紹説,《勞動合同法》中雖然沒有直接談到“高溫保護”或“高溫津貼”,但其中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應具備“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內容, 在規定相關用工單位應當履行的義務時包括“執行國家勞動標準,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以及“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安全生産和職業病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有類似的條款。

  目前,專門針對高溫保護的規章制度主要有兩個。一是較早時發佈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規定工礦企業應採取包括合理安排高溫車間的熱源、隔熱措施以及通風等各種措施,降低高溫作業場所溫度;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料、含鹽飲料等等。二是2007年由衛生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安監總局、全國總工會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這份通知提出,用人單位應當在高溫天氣期間,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保證安全生産,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並明確,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高溫津貼的具體標準由各省制定。

  此外,國家對高溫作業還出臺了《高溫作業分級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等標準,為高溫保護的具體操作提供相關依據。

  既有政策有何難點

  很多人認為,目前對高溫保護缺少有針對性的、全國性的法律法規。而過去的規定太過原則,難以執行。

  王文珍表示,近年有不少省份針對高溫保護以及高溫補貼出臺了地方法規,細化了標準並更具操作性,這值得鼓勵推廣。一方面,目前對高溫保護還沒有出臺更新、更細的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可以起到保護勞動者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南北差異大,比如在南方,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天數和每天高溫的小時數都會比較多,而在北方一些省份,可能一年中只有幾天會達到如此高溫,而且每天也就兩三個小時。同樣的溫度下,濕度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即使會有全國性的法規出臺,可能也是明確一些原則和辦法,具體的細則還需要各地去制定。

  重慶市安監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從目前情況看,重慶的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對高溫補貼政策執行得較好,一些中小企業在高溫補貼發放上還存在不夠規範的問題。他認為,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三方面:一是一些用人單位對安全生産相對重視,但對勞動者健康重視不夠;二是勞動者自身維權意識不強,“不敢跟企業較真”,高溫天氣過去之後就很少再投訴舉報;三是相對於數量龐大的企業單位,政府的監管力量難免有限。下一步,他們計劃繼續加強監管力度,並對高溫補貼的發放作出更完善的規定。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線的建築工人拿不到高溫補貼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用工制度。大多數承建單位總承包某工程,往往把勞務分包給勞務公司。像農民工等,往往與用人單位簽訂的是有固定期限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用工合同。 農民工完成這一項目,説不定立即跳到另一個工程項目工作。對此,勞務公司幾乎不會發放相應的高溫補貼。

  政策困境如何解決

  對於勞動者,王文珍認為,如果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應當對照目前的有關規定,向用工單位提出防暑降溫的要求。對高溫津貼,可以了解當地是否有這方面的地方法規,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通過工會向企業提出要求進行單獨約定。

  隨著氣候變暖,高溫越來越常見,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和服務,做好勞動者防暑降溫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高溫中暑造成的職業危害,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比如對高溫、高濕作業場所的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檢查職工工作時間、工資支付、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等情況,對用人單位從事高溫、高濕作業的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工作開展情況的監督檢查。

  此外,立法機構也應當考慮推進高溫保護方面的立法進程,及時清理整頓那些和現實脫節的法規,改變當前法規“碎片化”的狀況。同時要大力推進勞動基準的立法,通過確定勞動基準,保護勞動者特別是底層勞動者的權益。

  重慶採取了抽查監管和接受舉報等措施確保高溫補貼落實到位。監管方面,將高溫補貼監管納入安全生産的監管工作之中,一併檢查。接受舉報方面,勞動者可以根據每月10日前氣象部門公佈的前一個月的高溫實況統計資料,算出自己應得的補貼。如遇不能領取或者少領高溫補貼等情況,勞動者可向其單位所在區縣安監部門投訴舉報,由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用人單位會受到行政處罰。

  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溫補貼必須在工資以外額外支付。如果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名義上發放了高溫補貼,卻將高溫補貼計入最低工資標準,此行為侵害了職工合法利益。遇到此類情況,勞動者請及時向勞動監察機構投訴,投訴電話12333。(記者 白天亮 劉志強 侯琳良 申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