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姚明暢談“轉型”:不管從政從商,首先應該“從學”

2011年07月22日 11:05:0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7月21日,是姚明正式告別運動員身份的第一天。當日上午,上海華山路的大鯊魚籃球俱樂部裏,“姚老闆”翻出自己10來年前初入球隊時填的表格,照片上的稚嫩少年惹來一陣笑聲。如今,他已不必再去梅隴訓練基地裏揮汗如雨,“球場上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成功和快樂。現在,可以開始下一階段了。”

  退役轉型

  人要懂得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記者:從什麼時候開始考慮退役之後的轉型問題?

  姚明:仔細地考慮是從2009年開始,因為當時做足弓手術的大夫説,不能保證以後不再受傷,後來果然像他説的那樣。2009年開始做一些事,比如姚基金、接手上海男籃。其實更早前,2006年的時候,網上不就風傳我投資了一個網站。不過當時還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覺得數字音樂比較新奇,我們想做些不一樣的東西。

  記者:退役後的轉型,你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姚明:你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去影響別人,對我來説這都是新的方式。而不僅僅是靠球技,靠性格的感染力。我17歲念高二之後就沒有正兒八經上過課,雖然社會也是個大學,但理論的基礎還是非常重要。所以我需要加把勁,在這些方面多學習、多努力。

  記者:為什麼退役後沒有選擇做教練,而是成為俱樂部的管理者?

  姚明:人要懂得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我曾經總結過這個問題。我點撥過一些年輕球員,對他們説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我教你什麼,不要因為我是姚明,我教的就是金科玉律,你必須從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技術,要敢於改變你學到的東西,知道怎樣去靈活運用。籃球運動員需要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無法成為高水準的球員。

  記者:這也是你運動員生涯非常重要的感悟吧。

  姚明:我認為是的。籃球場上一秒鐘裏會發生很多事情,你沒有辦法問別人,只能靠自己。我自己的總結是“兩頭緊,中間松”。一頭是基本功,這個東西要達到“數字化”的程度——基本動作應該非常規範。之後,你要知道怎樣的技術是最適合你的,你必須有自己的思考,必須給自己留有空間。再往另一頭,作為整支球隊,就又需要去執行嚴謹的戰術紀律。

  未來目標

  把上海隊打造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球隊

  記者:你説過,打球的時候會設定一個追趕的目標。做球隊管理者,你設定的目標是什麼?

  姚明:我希望把上海隊打造成一支具有開放、開闊思維方式的球隊,一步一步走,最終打造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球隊。

  記者:你現在是俱樂部老闆,球隊已經有世界影響力了。

  姚明:那是因為我,不是因為這支球隊。球隊本身要有生命力。要有先進的管理體系,可以保證源源不斷的球員願意加入。還要有好的訓練體系,能夠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不僅是當地,很多很遠的地方都知道這支球隊,認為這支球隊代表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

  記者:大家津津樂道一些運動員成功轉型的例子,比如李寧、鄧亞萍。你的轉型,現在人們有不少期待。

  姚明:李寧轉型時,大家其實並沒有期待他未來會怎樣。這個社會,是需要靠人不斷地去探索前進的。另外,大家看到了李寧的成功,可沒有看到很多人還失敗了。還有一點,不管轉型是從政從商,首先都應該“從學”,你看鄧亞萍去康橋那麼長時間,厚積薄發,現在才可以在你們那兒(人民日報)做搜索引擎。她也是運動員裏傑出的榜樣。

  公益事業

  我們除了為國爭光,還能讓別人感到溫暖

  記者:退役後做公益事業也是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姚明:我在(做公益)之前從來沒有感受到,體育人會有這麼大的社會影響,這是一種自豪感。我們除了為國爭光,還有這樣的價值,可以去幫助別人,讓別人高興,讓他們感到溫暖。球迷在電視裏看我們,感覺那麼遙遠。(我們做公益活動時)現在那麼近,雖然我們做的事很多是微不足道的,但效果更好。

  記者:你覺得,自己的退役是否稱得上急流勇退?

  姚明:我還是掙扎了一下的。我這個腿,如果堅持,還可以打個兩三年,風險就是重新受傷。你再受傷,再手術,過去兩年大家還沒看夠嗎?我知道,極限已經在那兒了,沒有必要再硬去追求什麼。

  記者:現在你對未來的期待,會不會像你剛開始打CBA、NBA時那樣的心情?

  姚明:有一些相似,都是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要從頭開始。但從CBA到NBA,至少還有延續性,都是打籃球。這次則是進入完全不同的領域,你過去的經驗沒有直接的幫助,當然可以間接去總結,但主次不一樣。現在主要是管理,然後才是籃球。壓力很大。當然,我有信心。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