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11年7月上半月中央部委網路輿情熱點事件排行榜

2011年07月18日 14:27:2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從400多家境內外報刊的新聞報道和評論、100多家新聞網站的報道和評論、8家門戶網站的新聞跟帖、約30家論壇/BBS、400余名網路“意見領袖”部落格,以及微部落格、播客網站等載體中,梳理出了2011年7月上半月的網路輿情熱度最高的10個中央部委,並按照其關輿情熱點事件的傳統媒體報道量、境外傳統媒體報道量、網路媒體轉載量、網路論壇主帖數、部落格博文數、微部落格條數六個維度統計匯總出每一事件的輿論關注度,並以此評估相關部委在7月上半月的總體輿情熱度。

  本次進入中央部委網路輿情熱點事件排行榜的10個機構及其熱度具體如下:

  説明:本表將傳統媒體報道量、境外傳統媒體報道量、網路媒體轉載量、網路論壇主帖數、部落格文章數量、微部落格條數六項指標數據作加權統計後得到熱度評分,並依據評分得出藍、黃、橙、紅四個級別的熱度等級,熱度相應由低到高。

  各指標數據統計時間範圍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5日。各項指標所佔權重指數為:境內傳統媒體報道量20%、境外傳統媒體報道量5%、網路媒體轉載量15%、網路論壇主貼數20%、部落格博文數15%、微部落格條數25%。

  事件概述及點評

  鐵道部:回應京滬高鐵相關質疑

  萬眾矚目的京滬高鐵自開通之初就遭遇部分日本媒體“盜版”日本新幹線的質疑,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隨後回應稱日媒這一説法“有點大言不慚了”,“新幹線與京滬高鐵完全不在一個相提並論的層次上”。然而作出此回應後不久,自7月10日至13日短短4天時間裏,京滬高鐵連續發生3次因故障影響正常運營的事件, 多次出現列車停車、晚點或取消的狀況。對此,王勇平14日再次通過媒體“向大家真誠致歉”,稱“近幾天連續發生故障,影響列車正常運作,耽誤了很多旅客的時間”,並表示,暴露出的這些問題“主要是設備處於磨合期,出現了一些故障,雖然不影響安全,但對運作秩序影響較大。”“鐵路部門正竭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京滬高鐵開通後故障相對集中期,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援我們”。

  點評:

  某種程度上,高鐵問題已成為繼“春運”之後又一個屢次將鐵道部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敏感議題。故障頻發不僅使京滬高鐵開通前期種種關於舒適性、安全性、時間有保障的宣傳黯然失色,也似乎驗證了輿論此前對京滬高鐵安全性的種種質疑,更使得一直表現得信心滿滿的鐵道部陷入尷尬境地。鐵道部新聞發言人此次及時出面道歉、解釋、爭取支援,一定程度上贏得了諒解,緩和了起初一面倒的批評之聲。奈何公眾對鐵道部此前各種問題積怨已久,此次京滬高鐵事故無疑又是一次重大打擊,鐵道部要重塑公信,還需要更多“給力”的作為。正如有網友所説,“希望道歉不要停留在嘴上,儘快度過磨合期才是關鍵。”

  國家審計署:公佈地方債帳單,公佈迄今中央單位最詳“三公”經費

  6月27日,審計署發佈對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審計結果,引發關注。有輿論認為公告的債務數據可能存在低估和遺漏。對此,7月11日,審計署新聞發言人陳塵肇回應稱:這次發佈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數據有據可查,真實可靠,不存在個別機構和個人毫無依據、憑空推測出的所謂“低估”或“遺漏”的問題。我國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完全在可控的安全範圍內,並沒有超出償債能力。

  7月11日,國家審計署公佈了其“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情況,成為繼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教育部、中科院後第6個公佈“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也是公佈內容最詳盡的部門。如對“因公出國”花費,除了617萬的總數,還開列了“69團組368人次”的詳情。在“公車”經費方面,數據詳盡精確:車輛購置支出115萬元,新購轎車2輛(每輛25萬元)、小型客車1輛(每輛27萬元)、越野車1輛(每輛38萬元)。車輛運作維護支出1114.65萬元,來自審計署及18個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的206輛公車,平均車運作維護費5.41萬元等。

  點評:

  公開“三公”支出經費,作為國務院對各中央部委的一項要求,也許在公眾監督下最終能夠得以全部實現,但公佈時間、內容的差異,無疑顯示出各部委態度有別。審計署此次對於公開“三公”經費問題的處理在已公佈的中央部委中“獨領風騷”,贏得一片掌聲,對於其公眾形象提升發揮重要作用。輿論認為,審計署公佈的“三公經費”,相比其他一些部委“粗枝大葉”、“藏著掖著”、“諱莫如深”,讓人眼前一亮。當然,更詳盡的公開也意味著更直接的審視與壓力,審計署也承受了不少對其種種支出是否合理的質疑。

  而對於地方債務數據未被低估的回應,其積極態度、明確立場值得肯定,但並未完全平息公眾疑問,輿論認為其結論缺乏具體可見的證據支援。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