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日本媒體對中國高鐵智慧財産權表示質疑,認為中國高鐵是“盜版日本新幹線”。事實到底如何?記者採訪相關人士,進行了求證。
焦點一:中國高鐵是“盜版日本新幹線”嗎?
【回應】中國高鐵智慧財産權掌握在中國人手裏,技術水準已超越日本新幹線
據介紹,2004年,中國南車按照國家“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産、打造中國品牌”的要求,和日本川崎重工合作,引進了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列車。經過了7年的時間,通過聯合設計研究性實驗和國産化實施,掌握了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列車的設計、製造和驗證的技術,並自主建立了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的設計、製造和驗證體系。
中國南車集團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雲雙表示,中國南車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創新之路。中國國情決定了企業不可能照搬國外技術。“研發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充分考慮了我國高速鐵路的特點。中國高鐵橋梁比例比較高,採用了無砟軌道,因此轉向架結構的參數就要調整優化;中國高鐵隧道多,因此企業又強化了動車組車體氣密強度等。”
車頭是高速動車自主創新的重要標誌。中國南車研發新一代“和諧號” CRH380A高速動車組頭型時,通過20個頭型概念設計、10個頭型倣真分析、5個頭型風洞試驗和1個1:1頭型實物模型驗證,全新研製了低阻力流線型頭型。“CRH380A動車組頭型,無論是從美工設計還是技術設計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7月7日説。
實際上,目前中國高鐵的技術水準已經超越了日本新幹線。數據顯示,中國創新製造的CRH380A型車與過去從日本川崎重工引進技術、合作生産的CRH2型車相比,功率由原來的4800千瓦增加到9600千瓦,持續時速由原來的200—250公里提高到380公里;頭車氣動阻力降低15.4%,氣動噪聲降低了7%;轉向架輪對實現了“踏面接觸應力”比歐洲標準降低10%—12%;車體的氣密強度從4000帕提升至6000帕,保證了列車在時速350公里隧道內交會的結構安全可靠性。
除此之外,京津、武廣、鄭西、滬寧、滬杭、京滬等高鐵的線路最小曲線半徑、最大坡度、線間距、隧道凈空斷面等主要技術標準都是目前世界高鐵中最高的。
“我認為,打‘嘴上官司’毫無意義,一切靠事實説話,靠數據説話。中國高鐵的自主智慧財産權毫無疑問已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王勇平透露,也有不少日本媒體從業者對京滬高鐵表示了讚許。日本東京廣播公司記者真下淳在京滬高鐵做體驗採訪時説:“京滬高鐵科技水準很高,日本的新幹線是沒有的。”“日本新幹線經常彎曲前行,很難像中國高鐵那樣保持高速運作”。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