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外交邁入歷史新階段 “和諧世界”開闢新境界

2011年07月05日 11:20:3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鮮明的理論特點

  和諧世界思想是科學的理論,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時代性。進入21世紀,和平、發展、合作日益成為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前景更加明朗,經濟全球化發展更加深入,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緊密相連。和諧世界思想著眼於世界和平的持久性、各國發展的共用性和人類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以追求各國共同利益和共同安全超越新現實主義謀求的自身利益和單邊安全,以平等對話和民主協商超越新自由主義對霸權機制的過分依賴,以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循序漸進推進和諧世界建設超越建構主義的理念決定論,與時代發展的潮流相一致,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相一致,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戰略性。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世界上發生了“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國際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一系列牽動全局的重大事件,世界進入格局調整和秩序轉換的關鍵時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及時提出和諧世界思想,就共同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和行動路徑,為國際社會在建設世界新格局、新秩序的過程中凝聚共識、增進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必將對人類進步事業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現實性。和諧世界思想的提出有著充分的歷史和現實依據。從歷史上看,國與國之間和平相處、人與人之間和睦交往、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存是東西方共同的價值理念,是人類不變的精神追求。就現實而言,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漸趨均衡,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深入推進,不同文明交流對話趨勢加強,人類共同利益不斷增加,遠大於彼此的分歧和矛盾。多一些對話、少一些對抗,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排斥,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紛爭,既是各國人心所向,也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從這一意義上説,和諧世界思想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光明的實踐前景

  和諧世界思想是中國外交的戰略指導思想,為中國實現和平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也為世界未來發展開闢了光明前景。

  和諧世界思想為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確立了宏偉目標。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是中國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選擇。和諧世界思想向世界宣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絕非僅僅著眼于自身利益,而是以實現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為己任。在和諧世界思想指引下,中國積極引導20國集團機制建設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成為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建設性參與者;中國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居全球首位,成為各國共同發展的推動者;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與多個國家互辦“文化年”、“文化節”,是不同文明對話交流的促進者;中國努力推動朝鮮半島核問題等熱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反海盜合作,是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維護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等問題上自覺承擔相應義務,是處理各類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和諧世界思想標誌著中國的和平發展成為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了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使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和諧世界思想為世界和諧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中國不僅是和諧世界思想的倡導者,而且是建設和諧世界的實踐者。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和諧亞洲建設,大力培育本地區人民共有的亞洲精神,積極推動以“10+1”、“10+3”為主渠道的東亞地區一體化進程,堅持通過對話談判妥善處理同周邊國家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全面增進同亞洲各國的人文交往,以開放的姿態同地區外國家就亞洲事務開展對話與合作。在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開幕式上,胡錦濤同志發出共建和諧亞洲的呼籲,引起熱烈反響。在中國和亞洲各國共同努力下,亞洲已由過去戰火頻仍、矛盾叢生、對外依賴性大的地區演變為總體穩定、協調增多、發展自主性明顯增強的地區。建設和諧亞洲是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自覺實踐,和諧亞洲建設也必將成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契機。(汪文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