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監測顯示呼倫貝爾沙化土地面積首次出現縮減

2011年06月03日 22:04:36  來源:內蒙古日報
字號:    

  全國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通過大規模的綜合整治,呼倫貝爾沙化土地總面積比2004年縮減了36.4萬畝;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比2004年縮減了8.9萬畝。部分流動、半流動沙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沙區植被蓋度比治理前平均提高15%。在有監測史以來,呼倫貝爾沙地沙化土地面積首次出現縮減。

  呼倫貝爾沙地由三條沙帶組成:第一條為海拉爾河流域沙帶,面積約435萬畝;第二條為中部沙帶,面積約225萬畝;第三條為伊敏河流域沙帶,面積約465萬畝。三條沙帶面積佔全市沙化土地總面積的57.5%。

  呼倫貝爾市採用沙地樟子松封育技術模式等6種治理模式,依託國家“三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並自籌資金進行治沙造林,取得了明顯成效。2002年啟動實施的“沙地樟子松行動”,已累計栽植樟子松大苗近1000萬株,創造了以簇狀、組團狀栽植樟子松大苗,用10%的樟子松栽種面積,達到100%的治沙效果的沙地治理新模式。

  2006年,該市又確定了有退有進、科學發展,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的戰略目標,把防沙治沙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特別是2009年,市委、市政府落實“美麗與發展雙贏”的戰略目標,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將沙區綜合治理列為全市公共公益項目的一號工程,提出從2009年開始至2013年,5年時間投資6.5億元,治理沙地500萬畝。針對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沙地類型採用在實踐中探索出的沙地樟子松封育技術模式、灌草混播治理流沙模式、機械沙障與灌草混播固沙模式、楊樹大苗深栽治理模式、樟子松野生大苗移植模式和容器苗固沙模式6種成功的治理方法,對已經危及交通運輸、人民生産生活安全的區域進行重點治理,在生態環境特別脆弱的風沙危害嚴重區域,建立封禁保護區,實施必要的生態移民。(記者 方弘 通訊員 閆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