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三問中國核電

2011年06月03日 22:04:4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近日,在北京“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觀眾參觀國際熱核聚變裝置模型展臺。阿青攝(人民圖片)

  閱讀提示: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為全世界敲響了安全警鐘,也讓人們對我國的核電事業産生了諸多疑慮:在役的核電站是否安全?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怎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1. 在役核電站是否安全?

  技術更為先進 監管非常嚴格 應急體系完備

  據了解,我國目前投入運營的核電站,共有13台機組:秦山一期1台、二期3台、三期2台,大亞灣2台,田灣2台,嶺澳3台。其中,最早的是秦山一期,始建於1985年,1994年投入商業運作;最新的是嶺澳二期3號機組和秦山二期3號機組,分別於去年9月、10月投入運營。

  這些核電站是否安全?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我國的核電站絕大多數採用改進後的二代核電技術,“門檻”比世界平均水準高,核電站的選址更加保守、安全,均遠離地質斷裂帶,建在穩定的基岩上;它們的抗震標準、防洪標準等都做到了“高一級”設防。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核電事業部顧問俞卓平,曾參與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一期的建設、運作,是我國大陸首批核電站高級操縱員、值長。他告訴記者,秦山一期建設的第二年,即1986年4月,就發生了切爾諾貝利事故。為此,核電廠的安全系統做了很多改進,比如安全參數顯示系統等;同時,世界上所有的核電站,吸取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事故教訓,無論是建設標準、還是安全設施、操作程式等,都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更為嚴格的標準。

  “核電站是否安全,不是只聽核電站自己説的。”俞卓平説,鋻於核安全影響的全球性,世界上除了國際原子能機構這一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組織之外,還有一個民間組織,即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我國政府和所有核電站運營單位都加入了這兩個國際機構。一旦成為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就必須遵守他們的規定,除了相互之間交流技術資訊、管理經驗,每個成員都必須接受這兩個組織的安全監督和技術評估,並按照評估意見進行改進,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

  他告訴記者,核電站建成投運後,每年都要進行設備檢修和零部件更換,以滿足安全要求。一座核電站每年的檢修和技術改造費用,都在幾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或更高。因此,即使是即將服役期滿的機組,也都是符合安全要求的,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老掉牙了”。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專家、環保部核安全和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鬱祖盛,是我國核安全戰線的老兵。“我國的核安全監管體系,是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一步到位的。無論是指標要求,還是操作流程,都吸收了國際上的最新經驗。”他告訴記者,從核電站的審批、設計,到選址、建造、運營、退役,都是按照國家核安全的法律法規,在國家核安全局的監督、檢查之下,嚴格按程式,一步步完成的。此外,核電站的建設、運作和退役均採取許可證制度,所有從事核行業工作的人、單位都要有許可證,包括核電設備的製造許可證、核電站操作人員的操作許可證等。“應該説,確保核電站安全的三大要素——安全停堆、導出餘熱和包容放射性,目前運作的核電機組都是滿足要求的。”

  我國的核應急保障狀況如何?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許平介紹,我國建有三級應急管理體系:在國家層面,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的20家單位組成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家核事故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並實施國家核應急預案、統一決策指揮事故救援,以及人員培訓、應急演練等;在省級層面,有在役、在建核電站的16個省都建立了相應的核應急機構,並配有專業的應急隊伍,包括輻射監測、輻射防護、去污洗消、醫療救護等;第三級設在核電站,都有詳細的應急處理規章和訓練有素的應急隊伍。各級核應急組織每年都舉行各種類型的演練。此外,國家對核電廠規定有嚴格的事故(事件)報告制度,一旦發生事故,必須要在緊急處置的同時,向國家核安全、核應急管理部門報告。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