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十二五”規劃看民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涵蓋9方面

2011年06月03日 22:04:4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概念,在“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原則下,明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逐步縮小城鄉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

  從字面意義上看,“基本”是指廣覆蓋和全民享有;“公共服務”強調了政府的職責和保障能力;“體系”則表明非單一、個別指標,而是多指標的集納。這樣一個全新的概念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將給百姓生活帶來怎樣的實惠?能否讓城鄉居民享受同等的服務?如何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藍 圖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涵蓋9個方面——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點上,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創造人人平等的社會福利和生活保障

  每天早上8點,把孫子送到學校後,上海市徐匯區居民孫承光一般都會去小區的老年活動中心。在那裏,孫承光將和幾個熟識的“牌搭子”度過一天的時光。

  自從8年前退休後,老年活動中心成為他日常娛樂的重要場所。白天,兒子、媳婦去上班,孫子上學,家裏只剩他一個人。和同齡老人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少了一人獨處的寂寞。孫承光説,這樣的生活蠻好。

  類似的老年活動中心在上海已經有400多家,北京、廣州、寧波等全國各地都在建設老年活動中心。這些養老服務設施成就了孫承光們的老年幸福生活。

  幸福是今年的熱詞,“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人民幸福一方面取決於百姓從一次分配中獲得的收入以及通過這些收入購買的服務和物品的多少和品質。另一方面取決於社會福利的狀況。其中,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構成幸福生活的主體。”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説,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正是“讓人民幸福”目標的具體體現。

  什麼是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丁元竹解釋,是指國家或社會依據其憲法和法律,以政府作為責任主體,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機制,為本國國民提供經濟福利的國民生活保障和社會穩定系統。

  “十二五”規劃綱要從公共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人口計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環境保護9個方面,明確提出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和重點,涵蓋了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規劃綱要還提出“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原則,表示將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責,提高政府保障能力。

  丁元竹認為,這表明我國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點上,著眼點從單純的經濟發展,轉向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的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並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目標,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分析,從制度安排上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眼于就業優先、收入分配關係協調、社保體系全覆蓋等最基本民生問題的解決,為實現財富、資源和機會的均等奠定了基礎。“政府不一定親自去做,但要推進制度建設,調動社會資源參與提供服務,保證全體人民可及”,他説,“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並不斷提高服務水準,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減少不平等,提供人人平等的發展機會,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社會發展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在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30餘年的基礎上,我國已經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公平、正義、共用成為新時代的主流價值取向,民生訴求在發展中全面升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完善政府職能的關鍵內容,已經成為保障國民共用發展成果和持續改善民生的基本著力點與核心內容。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