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政府工作報告——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2011年06月03日 22:04:5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本報記者 李舸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複雜形勢和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國家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這五年,我國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顯著提高。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國民經濟邁上新的臺階。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9.8萬億元,年均增長11.2%,財政收入從3.16萬億元增加到8.31萬億元。載人航太、探月工程、超級電腦等前沿科技實現重大突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這五年,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進步。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8.9%;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這五年,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去年對外貿易總額達到2.97萬億美元,開放型經濟水準快速提升。

  ——這五年,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

  這些輝煌成就,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奮勇前進。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注重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和力度,牢牢掌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十一五”前期,針對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流動性過剩,以及結構性、輸入性物價上漲等問題,採取正確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近兩年,面對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們沉著應對,科學決策,果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堅持實施所有計劃,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實行結構性減稅,大範圍實施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加強科技支撐,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採取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升級。實施兩年新增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其中,新增中央投資1.18萬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投資佔43.7%,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佔15.3%,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佔23.6%,災後恢復重建佔14.8%。政府投資引導帶動社會投資,國內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彌補外需缺口,較短時間內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在世界率先實現回升向好,既戰勝了特殊困難、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毫不放鬆地做好“三農”工作,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中央財政“三農”投入累計近3萬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3%。徹底取消農業稅和各種收費,結束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每年減輕農民負擔超過1335億元。建立種糧農民補貼制度和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農民的生産補貼資金去年達到1226億元。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提高了25%到40%。嚴格保護耕地。著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糧食産量屢創歷史新高,去年達到54641萬噸,連續7年增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919元,實現持續較快增長。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解決2.15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農村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

  (三)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一是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總體水準和競爭力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産業迅速成長。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和技術創新工程,突破了一批産業發展急需的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技術,一大批科研成果實現了産業化。服務業快速發展,在國內生産總值中佔比提高2.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五年建成鐵路新線1.6萬公里,新增公路63.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萬公里,新建、改擴建機場33個,新建和加固堤防1.7萬公里。二是紮實推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45億千瓦,其中水電9601萬千瓦、核電384萬千瓦。關停小火電機組7210萬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後的煤炭、鋼鐵、水泥、焦炭産能。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造林2529萬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萬平方公里,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工業“三廢”治理。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五年累計,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19.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2.45%、14.29%。三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頒布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西部大開發新十年指導意見和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推出促進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等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新舉措。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加快,經濟增速等主要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東部地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創新和競爭力逐步提高;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趨於縮小,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在活力。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初步建立。增值稅轉型全面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推進,資源稅改革啟動試點,內外資企業稅制全面統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平穩解決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順利推出,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深入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不斷擴大。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郵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制定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民間投資的一系列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9%,結構不斷優化。貿易順差連續兩年下降,2010年比上年減少6.4%。利用外資水準進一步提高。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累計對外直接投資2200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3352億美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和區域合作機制建設,多邊、雙邊經貿合作繼續深化。對外援助規模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增加了就業,吸收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把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工作。實施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動建立和諧勞動關係。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實施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接續辦法,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年均增長1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24%的縣。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惠及12.67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7810億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億元。大力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使1100萬戶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房。我們要持之以恒,努力讓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五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累計4.45萬億元,年均增長22.4%。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全面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對農村經濟困難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農專業的學生實行免費。加快實施國家助學制度,財政投入從2006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億元,覆蓋面從高等學校擴大到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共資助學生2130萬名,還為1200多萬名義務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和水準,增強高校創新能力。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央財政科技投入6197億元,年均增長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改造和新建2.3萬所鄉鎮衛生院、1500所縣醫院、500所縣中醫院和1000所縣婦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人口規劃目標順利實現。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明顯加快,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繁榮進步。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全民健身活動蔚然成風。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五五”普法順利完成。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的鬥爭取得重大勝利,汶川災後恢復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玉樹強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後恢復重建有序推進。經過災難的洗禮,中國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堅強,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不可戰勝。

  五年來,我們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完成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問責,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政府自身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過去五年,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中國人民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感謝!向關心和支援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與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沒有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主要是: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過高;違法徵地拆遷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領域腐敗現象嚴重。我們一定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決這些問題,讓人民滿意!

  回顧“十一五”時期的政府工作,我們進一步加深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我們戰勝各種嚴峻挑戰,靠的是發展;各領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進步,靠的是發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仍然要靠發展。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必須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統一。健全的市場機制,有效的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作用多一些還是政府作用多一些,必須相機抉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我們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及時糾正市場扭曲,彌補市場失靈,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必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經濟的內在活力,同時,科學運用宏觀調控手段,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三是必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條件下,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日益緊密,互動和依存不斷增強。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充分把握髮展機遇,穩妥應對風險挑戰,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關係,真正做到內外兼顧、均衡發展。

  四是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須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改革創新,從根本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以改革促進和諧穩定,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