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兩會熱點前瞻 步入“深水區”的改革如何推進?

2011年06月03日 22:05:1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五年只是歷史長河一瞬,但不可否認瞬間中孕育的變化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一個民族的未來。

  2011年的中國全國兩會適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匯點。在這一節點上,中國已經實現從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向第二大經濟體的跨越。在中國經濟世界座次不斷上升的同時,隱藏在國內生産總值背後的未來發展問題更令人深思。今年兩會即將審查描繪中國今後五年發展藍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人們期待從年度最重要的“政治季”中找到如下問題的答案。

  話題一:中國經濟奇跡能否持續?12.7%、14.2%、9.6%、9.2%、10.3%。經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在過去五年實現年均11%的高增長,為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跡再添精彩一筆。但瞻望前路,中國經濟既面臨通脹壓力上升、資産泡沫膨脹的近憂,又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遠慮,加之外部復蘇的不確定性和國際風雲的複雜多變,人們不免要問:下一個五年,中國持續增長的動力和空間在哪?中國又如何解決物價、住房、教育、醫療、衛生、社保、就業等民生國計難題?

  話題二:步入“深水區”的改革如何推進?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曾65次提及“改革”。“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改革的方向與路徑已然清晰,但步入“深水區”的改革之難度和深度,都在考驗執政者的智慧和勇氣。未來五年中國能否順利實現改革攻堅任務?今年兩會又將釋放哪些改革信號?人們拭目以待。

  話題三:國富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實現民富?前不久,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的消息引人關注,但另一方面,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的基尼系數在中國也不斷擴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呼聲在2010年成為年度熱詞,“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成舉國上下思考的問題。如何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人們期待能從兩會中找到更明確的答案。

  話題四:反腐倡廉靠什麼取信於民?兩會前夕,劉志軍等高官落馬再度引起海內外關注。權力“尋租”、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現象會否滋生蔓延又如何有效遏制,是民眾始終關心的話題。新華網、人民網所作的兩會熱點調查榜上,反腐倡廉始終位居前列。人們期待中國進一步推進反腐倡廉,回答好這一“老大難”問題。

  話題五:新起點上如何給力法治國家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010年業已形成,中國用短短數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的立法進程。在總體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後,下一個五年期間“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更加突出、更為緊迫。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快完善司法制度、建設法治政府,人們期待今年兩會能更給力。

  話題六:怎樣讓民營經濟迸發更大活力?兩會代表委員中,民營企業家是一個不小的群體。上下的共識是,從就業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拉動經濟增長,民營企業都不可或缺。民營經濟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經濟力量之一,如何發揮其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如何拉動民間投資,使其與國有企業一道,推動以強國富民為主要目標的“十二五”規劃更好實現,人們盼望能在兩會上聽到更多聲音。

  話題七:面對複雜形勢如何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成功走過“最為困難”的2009年和“十分複雜”的2010年,2011年中國面臨怎樣的發展形勢?國內外、長短期矛盾交織讓“十二五”開局之年存在諸多可預見和難預見的風險及挑戰。在國內,保增長、調結構、控物價任務艱巨,在國外,西方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嚴峻,國際環境風雲變幻。在此形勢下,強化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可能成為今年兩會的主流聲音之一。

  話題八:如何營造更加開放寬容的創新空間?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解放思想和大膽創新。兩會是集民情、納民意、聚民智的公共平臺。中國的發展需要全民的智慧貢獻,這有賴於民意的順暢表達。人們期待,兩會將為民意的表達創造出更多的渠道,讓創新意識在政府決策、民主法治和科技進步中發揮出更大力量。

  話題九:人民如何舒心、安心、放心和有信心?溫家寶總理在兩會前夕接受線上訪談時表示,面對人們對未來幸福的期待,他想説的是如何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綜觀過去一年中國社會的流行詞,“蟻族”“蝸居”等,都折射出公眾對保障民生要件的渴盼,對公平正義的關切。今年兩會將拿出什麼樣的民生清單,提升民眾幸福感,將是從根本上減少社會矛盾、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應有之意。

  話題十:中國如何處理與世界的關係?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拉動世界走出危機做出令人矚目貢獻,但國際的聲音中也不乏疑慮甚至擔憂。“中國威脅論”、“中國獨秀論”、“中國衰退論”、“中國責任論”時而可見。“十二五”規劃恐怕是中國史上與世界關聯最大的發展議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面臨更大機遇,也面臨更大挑戰。比如,一些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施壓動作有增無減,部分國家針對中國的反補貼、反傾銷等貿易救濟、貿易保護措施幾乎覆蓋了中國大部分出口商品。中國能否和怎樣實現和平發展?中國的強大對世界意味著什麼?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請期待兩會上十二五規劃綱要提供的“路線圖”。(記者劉劼 李寒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