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廣州政協委員熱議治堵 徵收交通擁堵費不能治本

2011年06月03日 22:05:16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政協委員熱議“治堵” 建議錯峰上班、改良公交站點 吳沙表示

  昨日的廣州市兩會分組討論,政協委員再一次將議政焦點聚集到治理交通擁堵這個老大難上。錯峰上班、建的士站、改良公交站點、打擊非法運營車輛……委員們對治理方案紛紛建言。而對於徵收交通擁堵費這一提議,市委常委吳沙表示“擁堵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擁堵,而且又滋生新的矛盾,必須要慎重”。

  身為廣州市民,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吳沙對於廣州的交通擁堵也感同身受。“我個人在路上開車時,也很留意交通擁堵的情況,希望找出堵車的根本癥結所在。”吳沙説,經過他的體驗和觀察,得出以下幾個與交通擁堵有關的問題:

  在公交管理上,廣州有9000多輛公交車,但是公交站點的設置不是那麼合理。例如在黃埔大道,有個別站點會同時停靠十幾條線路的公交車,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在上下班高峰期更是嚴重。而全廣州像這樣十幾條公交車線路同時停靠的公交站點就有好幾個,除了黃埔大道,新市也有。

  在道路規劃上,一些交通要點的道路設置不科學,例如東濠涌高架路,所有在東風路上的車輛要轉到河南,必須要擠同一條小道才能上到東濠涌高架路,導致該路段的堵車成為常態。

  同時,交警處置堵車的辦法還要改進。在繁忙路段,一遇上交通事故,道路就必堵無疑。很多交通事故的車主喜歡在馬路上“講數”,不少人甚至講好了數再打電話找交警。對於這種現狀,交警路面機動巡邏、快速處理的能力還要加強。

  此外,交通要道上紅綠燈的設置還需完善。在一些路面,紅燈時間很長,但其實馬路上的行人不多。如何根據路面情況進行智慧化交通管理,這在今後有待改革和完善。

  委員建議:

  市政協委員韓志鵬:開徵擁堵費被認為是治理擁堵的最後一招,請問吳沙常委如何看待徵擁堵費?

  吳沙:對於徵收交通擁堵費,一定要慎重。我認為治理擁堵的關鍵是把擁堵的原因找出來,從根本上解決。徵收擁堵費不能治本,僅靠徵收擁堵費絕不能解決擁堵問題。如果徵了費,但擁堵照樣解決不了,收費就變得毫無意義。而且,如果真的徵費,這筆費用該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到時又會産生新的問題,難以達成統一的意見。

  某政協委員:我在某月30日的淩晨,開車去五羊新城的一個小區買東西。才離開幾分鐘時間,我回來時就看到車玻璃窗上貼了“牛肉乾”。附近的一排小車無一例外都貼了“牛肉乾”。難道交警執法是有任務的,所以在月底深夜出動,突擊完成任務?

  吳沙:停車管理是個老大難問題。市民有時亂停車也是無奈,因為實在沒地方可停了。交警執法的首要考慮是疏導交通,而不是一味開罰單。

  市政協委員方明治:政府工作報告上寫到“嚴厲打擊泥頭車”,我想問下政府,泥頭車打算怎麼管?另外,在城區有很多電動三輪車載客,非常危險。

  吳沙:像電動三輪車的管理,涉及到多個部門,需要多部門聯動。但多部門聯合執法很難形成常態,不可能讓那麼多部門經常坐在一起開會。一個事情多頭管理,這是政府職能沒有理清的弊端。

[責任編輯: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