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 1.4萬億從哪來?

2011年06月03日 22:05:1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2011年,我國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相當於去年全年商品房總銷量。據測算,共需投資約1.4萬億元,相當於去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1/20。

  相比2010年實際開工的590萬套保障性住房,今年1000萬套的任務大幅增加了72%。在各類保障性住房中,公共租賃房將成為建設重點。由於公租房一次性投入大,資金佔用週期長,投資回報率低,資金壓力就顯得更大。

  要完成超常規的任務,為這1000萬套保障房找到足夠的錢,不僅要保證現有的資金來源能增加並且落實到位,還必須通過政策創新,尋找更多資金來源渠道。

  土地收益錢不少 10%關鍵要落實

  在現有的保障房資金來源中,各級財政一直扮演主要角色。2010年,中央共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補助資金800多億元。隨著建設任務大幅增加,今年中央財政的補助力度將大幅增加。但即便如此,籌措資金的壓力仍然落在城市政府肩上。

  土地出讓收益一直被認為是地方財政投入保障房最有力的資金來源。國家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將土地出讓凈收益的不低於10%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益累計達2.7萬億元。如果按其中30%—40%為凈收益計算,保守估計也有約1萬億元。也就是説,至少有1000億元土地出讓凈收益可以投入保障房建設。

  但實際情況是,2010年,各地累計只有100多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用於保障房建設。許多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增長的城市,卻沒有完成10%的任務。

  “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個別地區對保障房建設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如果這部分資金能按要求落實到項目上,將至少可以解決10%的資金需求。

  據了解,為了確保土地出讓凈收益10%用於保障房建設落到實處,有關部門今年將加強對方政府的審計和問責,對不能完成上述規定的,將對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

  地方政府提高重視程度的同時,土地收益投入保障房還需要更具操作性。重慶市今年起改變了做法,將土地出讓毛收入的5%直接投入保障房建設。重慶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土地出讓凈收益計算比較複雜,如果算上政府建設配套設施的成本,有的地塊甚至可能是虧損的。按照毛收益計算則簡單得多,地賣了多少錢,直接乘以5%就是投入保障房的金額。也便於審計和監督。

  “根據一般的經驗,毛收益的5%要高於凈收益的10%,實際上也是地方加大保障房投入的一種手段。”這位負責人説。

[責任編輯:吳怡]